陸採剝洋蔥式踹門 臺應防突襲

公元五八九年,隋朝要進攻鄰近的陳國。戰前,隋軍主將賀若弼頻繁組織沿江守備部隊互相調防,並規定每次調防前都先要在歷陽郊外集中,同時插上很多旗幟與搭設很多帳篷。剛開始,陳國以爲隋軍要進犯,馬上集結全部兵力防備,事後才知道是隋軍守備部隊換防,於是將集結的部隊又撤了回去。以後,隋軍頻頻這樣部署,陳軍也漸漸習以爲常,就不再小心防備隋軍。當陳軍鬆懈之後,隋軍即乘機派兵過江,一舉攻佔陳國的南徐州京畿要地。綜觀現代戰爭中,這個「瞞天過海」示假隱真的疑兵之法,也經常被廣爲運用。

五二○賴清德總統於就職演說中表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後,經過數日沉寂,共軍東部戰區宣佈,五月廿三、廿四兩日將組織戰區陸海空及火箭軍部隊,在金馬臺澎周邊展開「聯合利劍–二○二四A」圍臺軍演,以「懲戒臺獨分裂勢力之謀獨行徑」。對比二○二二年時美國衆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後,共軍所展開的對臺「圍島軍演」,中共此次軍演還涵蓋金門島、馬祖島、烏坵嶼、東引島周邊海域,可以說是一次武力犯臺的全過程演練。而這次軍演也許只是對岸一序列演習的起手式,後續的可能發展殊值臺灣密切關注。

回顧中共自二○二○年迄今,一直悄悄採取「瞞天過海」溫水煮蛙之計,持續不斷地實施各類軍事蠶食行動,從飛機艦艇圍臺,到彈道飛彈和遠程火箭砲臨空射至臺東外海等等,漸漸的把各種兵、火力由彼岸沿海地區向臺灣本島周邊延伸,尤其是共機已刻意的向臺灣北部、南部和東部陸地接近,概約距離皆保持在六十七至七十四公里之間,遂引起臺灣一些軍事專家評論,這種距離只要四至五分鐘就能飛到臺北市總統府上空。

其實以北部外海的共軍殲–16型戰機爲例,它所配備的「鷹擊91」反輻射飛彈,時速爲三點五馬赫,換算成每秒可飛行一點二公里,若猝然攻擊距離其六十七或七十四公里的臺灣北部重要雷達樞紐,僅需飛行五十六或六十二秒即可命中目標;在這種短促時間內,國軍恐怕不易有效攔截。換言之,中共正透過「剝洋蔥」前進部署兵力的方式,靜默地爲一場臺海局部戰爭預做準備,以防美國拱火讓兩岸失控爆發軍事衝突,進而使共軍掌握先發制人的有利機勢,俾奠定後繼投入部隊、發起攻臺戰役之勝基。

有鑑於此,臺灣軍方應針對當前共軍又展開「圍臺軍演」之情勢發展,儘快全盤策訂新的防衛作戰戰略構想及戰術戰法,並且積極強化各政經、軍事要地的近迫防禦系統,俾能有效阻擋共機空中「踹門」的突襲行動,以確保國軍接戰後,整體聯合防衛系統的反擊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