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一攬子增量政策不是簡單的刺激,是政策邏輯的重大調整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日前表示,當前各部門圍繞着房地產止跌回穩、股票市場提振進行了大量的政策投入,這些政策並不是“急救章”,也不是簡單的政策刺激,而是政策邏輯的重大調整。

9月下旬以來,穩增長力度明顯加大。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主管經濟工作的幾大部委先後出臺一系列涉及房地產、政府投資、資本市場等領域的措施。

劉元春在10月18日開幕的第十五屆慧眼中國環球論壇上說,政策發生轉向背後有“三內一外”四方面原因。

內部方面,他提到,一是二、三季度經濟增速沒有達到預期;二是政府去年底佈局的存量政策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尤其是“517”樓市政策後,房地產跌幅沒有收窄的現象;三是國內上下對中國經濟問題形成了一些新共識,認識到房地產穩定、資本市場穩定實際上是穩預期、穩企業、穩信心的焦點,同時也是擴內需的一個前提。外部方面,美聯儲降息爲我國政策調整創造了空間。

劉元春表示,在這一攬子增量方案中,不僅有短期擴需求的方案,同時還有大量的改革、結構調整的方案,“實際上它是一個雞尾酒式的組合模式。”

他指出,第一個重大調整就是穩地產、穩資本市場,這是擴內需的重要前提。

“近日金融監管局會議,(人民銀行)潘功勝行長、(證監會)吳清主席都談到,無論中外,目前在宏觀調控(方面),穩地產、穩股市,對於穩信心是至關重要的變量,而穩信心是穩短期需求的一個前提,這個邏輯很清晰。”劉元春說。

第二是標誌着財政貨幣政策框架的轉向。他指出,財政貨幣政策轉向有兩個焦點,一個是圍繞着振興資本市場所提出的兩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即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以及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這兩大工具開啓了央行通過間接渠道進行資產購買的先河和序幕;另一個焦點是央行和財政部就國債買賣建立聯合工作組,這意味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未來定位上的一個重大調整。

“這個重大調整也就是與我們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全面完善密切相關聯,也就是我們的利率市場化以及國債市場的深度、廣度要進行全面擴容,這個對於貨幣政策的操作和未來的財政政策框架提供了一個轉折性的變化。”劉元春說。

因此,他認爲,這次的確是想從行爲模式、激勵體系上有根本性的改變,一定要看到這輪政策調整所體現的決心,及其暗含的結構性和制度性調整的深刻內涵。

“比如,對於股票市場底部的構建,使股民的行爲模式發生變化,對上市公司重組和長期資金的鼓勵,對整個資本市場結構進行調整。又比如,對地方政府化債方案及職能的重構,改變目前地方發動機熄火的狀況等。”劉元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