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出版《椰子的葉蔭》中譯新書 談百年前臺灣熱帶植物引進史

椰子葉蔭》中譯新書南洋地圖插頁。(林試所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

《椰子的葉蔭》中譯新書封面。(林試所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

臺北植物園1896年成立以來一直扮演外來植物引進、試驗研究的重要角色,至今已逾120年,林試所近期出版《椰子的葉蔭》中譯新書,原書作者川上瀧彌在「椰子的葉蔭」書中整理歷時10個月前往南洋視察的歷程路線,本次這次翻譯成中文,供民衆一覽臺灣百年前珍貴的熱帶植物引進史。

《椰子的葉蔭》作者川上瀧彌身爲植物病理學者、植物學者並擔任臺灣博物創館館長,1903年來臺擔任總督府殖產農商技師,主要從事臺灣的植物調查事業,以及與農業植病相關的工作,1911年在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派遣下,川上遍訪南洋印度各大植物園、農業種植園、博物館,並隨時隨地採集蒐羅各種郊野植物,考察南洋經濟作物引進臺灣的可行性

林業試驗所所長張彬表示,臺灣目前仍有許多日治以來重要的外來熱帶引種植物屹立在臺北植物園,早期從南洋地區引進大量熱帶植物,如園區隨處可見的棕櫚科植物,正是東南亞十分常見且頗具代表性的熱帶物種

張彬指出,川上瀧彌畢生致力於植物調查與博物學普及,而本書川上以「椰子」作爲書名,呼應了日治以來各類椰子引進臺灣,而臺北植物園亦是長年以來最佳「賞椰」之地,透過中文翻譯,讀者能身歷其境走入百年前的南洋地區,也瞭解臺灣林業研究超過一世紀歷史價值

張彬強調,《椰子的葉蔭》一書除了川上在南洋地區的植物採集,也敘述當時東南亞和印度各地的物產特色社會風俗施政方針面向,具有豐富的自然史價值,「新南向政策」亦創造了多項與東南亞各國的交流機會,本書的翻譯出版使人民理解東南亞自然、文化風土與歷史的更多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