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牀心理師蔡百祥/孩子有狀況,該去哪裡評估呢?
●蔡百祥/我是蔡心,主修兒童心理學的ADHD 臨牀心理師。ADHD臨牀心理師有兩個意思,第一是我常與 ADHD 的孩子、家庭一起工作;第二是,我有ADHD 。工作專長:兒童心理評估、遊戲治療、情緒行爲與依附關係議題、青少年諮商、親職諮詢。
「媽媽,你們家大寶上課都一直動來動去而且好愛講話喔,要不要去找一下醫生?」、「爸爸,請問爲什麼最近小禎都不在來學校上課了啊?來學校也都感覺悶悶不樂的」、「阿公,最近阿明總在學校跟同學吵架,他到底怎麼了啊?」各位家長們是否有這樣的心情?每天回家翻開聯絡簿時,總心裡偷想着「沒消息就是好消息」,又或者與老師的LINE又出現未讀訊息時,那種想逃避又無法的感覺。每每面對老師的疑問,好幾次都在心裡呼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現在的家長在面臨到孩子有狀況時,較願意尋求協助或及早接受治療,這是時代進步的象徵。但在進入治療前,我建議最好先進行心理評估(專業術語爲心理衡鑑)後,釐清孩子的真實狀況後,再開始正式介入。
我們必須知道,外在行爲的表現只是結果,但可能影響因素相當多重。例如:同樣是不專心上課,孩子可能是因爲受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狀的干擾;也可能是討厭這個老師,不想聽他說話;亦可能是小孩睡眠品質差,所以白天精神狀況不佳;也可能是被同學欺負,威脅不準好好上課…等等,透過醫師仔細的問診、觀察與臨牀心理師的心理衡鑑,才能精確地判斷孩子目前的身心狀況與影響行爲之真正因素。
家長可能會有疑問,什麼樣的狀況需要帶孩子進行心理衡鑑呢?舉例說明,在嬰幼兒時期,需注意各發展里程碑,一般而言,孩子五~六個月開始會坐,七~九個月開始會爬行,一歲左右有一些有意義的字詞,兩歲詞彙使用更加明顯,當然兒童發展會有個別差異,但若差異過大就必須留心。例如:孩子三歲了卻還不會叫爸爸或是站不穩…等。另外,在衛生所打預防針時,也會有細心的醫師與護理人員會適時提供諮詢與發展篩檢。
隨着年齡增長,孩子開始從生物人變成社會人,除了注意認知發展外,也需留心其情緒與人際表現。當然孩子的個性會影響人際的需求,但人天生就是羣體的生物,若孩子對於人際互動相當退縮、把時間都花在自己感興趣的事、頻繁出現其他人無法理解的行爲或情緒來時相當激烈或堅持,可能需要懷疑有人際互動或情緒發展的困擾;另外,隨着到校學習,也開始培養對尊守規範的能力,課堂上一直無法專心、出現過多的干擾行爲或是有困難解讀他人情緒、做出適當的迴應,都是我們需特別留意或關注的徵兆。
這些資訊或資源我該去哪裡找呢?
最常見的有三種管道,分別是醫院,身心科診所以及心理治療所。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想到要去醫院,但究竟要掛哪一科可能會有點頭痛,針對孩子心理或情緒狀態的評估一般都是身心科或兒童心智科(部分醫院會合並在精神科內),學齡前兒童的發展評估除身心科/兒童心智科外也可考慮小兒科或復健科的早療門診。
在醫院裡,通常第一關會先由醫師的問診,醫師會判斷是否需轉介臨牀心理師進行心理衡鑑或其他專業的評估,之後再根據評估結果,來安排後續處遇與治療。
然而,在醫院接受心理衡鑑最大的缺點是會需要較久的等候時間,通常排三、四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都是有可能的(我工作過的醫院最久還要等到十個月以上)。另外,評估結果解釋也可能是由醫師來執行而非原臨牀心理師;而在醫院接受心理治療最大的缺點就是通常會有堂次的限制,也不太能安排晚上的時間。因此,這幾年開始有較多家長選擇身心/精神科診所或心理治療所。精神科診所的流程與醫院大同小異,都是先以醫師問診爲主,再由臨牀心理師執行心理衡鑑,心理治療所則較不相同,是以臨牀心理師直接接觸個案,並進行評估;這樣的流程可以大幅減少等候時間,而且心理衡鑑結果大多也能由臨牀心理師直接解釋並說明,雖然是自費,但較有時間能針對後續的介入提供較完整的改善計劃。
很多家長常好奇「心理衡鑑」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一般來說臨牀心理師會先與父母以及小孩會談,釐清來做評估的原因與目前的適應、生活狀況,後根據陳述的困擾,來決定後續使用的測驗工具以及思考方向。臨牀心理師就好像偵探一樣,根據家長報告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各種的假設,而衡鑑的過程就是在驗證哪個假設爲真。以最常見的ADHD評估來說,若小明容易分心,臨牀心理師會先跟小明以及主要照顧者進行晤談(瞭解家長與老師的抱怨),後請他進行專注力測驗,測驗的結果需要與「同年齡」的兒童比較。若測驗結果顯示小明百分等級爲1,代表小明的專注力在 100 個人之中只贏過 1個人,我們便可透過此數據結果,較有信心地說小明的專注力比同年齡的兒童差。
此外,臨牀心理師也必須排除小明的注意力是否有受到智力,情緒等其他干擾因素影響,因此可能也同時使用智力測驗來評估小明的智力表現,一般而言,中等智能的ADHD孩子與非ADHD的孩子在智商上並不會有明顯差別,也就是說兩者智力一般。但 ADHD 的孩子在短暫訊息保留或操作、專心(工作記憶指標)與手眼協調、簿記抄寫(處理速度指標)的能力稍弱,透過會談、標準化測驗、行爲觀察等重重關卡後,臨牀心理師彙集所有的資訊來判斷究竟眼前的孩子是什麼狀況以及可以提供怎樣的協助。
很多家長目前會運用網路上一些簡單的篩檢量表,例如簡式的情緒量表,注意力評估量表等,這些量表或許可以幫助您快速的「篩檢」目前所觀察到的現象或困擾,但其實只填寫問卷是不夠的,因爲問卷會受到填寫者的主觀影響。另外,就如前段內容中提到的,外在行爲的表現只是結果,但可能影響因素相當多重,所以尋求適當且專業的管道。才能真正的釐清困擾與合作尋找解決方案。
熱門點閱》►爲什麼要讓孩子爲自己負責任?
►看更多【蔡百祥】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