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千億市值巨頭籌劃合併,央企重組整合路徑明晰
“南北船”合併五年之後,中國船舶集團迎來最大的一次資產重組。
9月2日晚,中國船舶集團下屬兩家A股上市公司——中國船舶(600150.SH)和中國重工(601989.SH)均發佈公告稱,雙方正在籌劃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
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興裝強軍主責主業、加快船舶總裝業務高質量發展、規範同業競爭、提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
本次重組完成後,存續上市公司中國船舶的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船舶訂單數將領跑全球,成爲世界第一大旗艦型造船上市公司。
業內分析,此次中國船舶集團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深化改革,將解決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並推動中國船舶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的專業化和系統化發展,提升中國船舶集團海外競爭力以及中國造船國際影響力,有望實現“1+1>2”整合效果。今年以來,央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明顯加快,在國企改革政策有力推動下,央企通過併購重組實現產業鏈整合,有助於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接下來或將繼續提速。
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2019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經歷20年的拆分後重新合併爲中國船舶集團。此後,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進行新一輪重組。2019年8月,中國船舶集團確定336億元的資產置換方案,以消除中國船舶和中船防務(600685.SH)間的同業競爭問題。2022年8月,集團作價225億元重組了柴油機動力業務;當年10月,集團作價92億元將風電等相關新能源領域資產注入中船科技(600072.SH)。
船舶總裝作爲中國船舶集團軍民船業務的核心業務,主要由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承擔。中國船舶是全球造船龍頭企業,全球市佔率約11%(以完工載重噸計),也是中國船舶集團下屬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全、技術實力最強的核心軍民船舶上市公司,旗下擁有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廣船國際等國際知名造船企業,設計建造能力全面覆蓋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
中國重工則是國內領先的艦船研發設計製造企業,旗下擁有大連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國內頂尖造船企業及大連船推、武漢重工等艦船配套企業,主要業務涵蓋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戰略新興產業等五大板塊。
可見,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在船舶總裝領域業務重合度較高,構成同業競爭。而此次重組,將解決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之間在總裝業務領域的同業競爭問題。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樑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繼集團層面合併之後,這次兩船重組是上市公司平臺的整合,體現了“一企一業、一業一企”原則,有利於中央企業內部實現優質生產資料和人才資源的有效聚集、高效利用,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防止重複建設與同質化競爭。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告訴第一財經,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的吸收合併,是國資央企專業化整合持續深化推進的新案例。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都是中船集團的子公司,均形成了涵蓋船舶製造、船舶維修、機電設備等船舶總裝全產業鏈生產製造體系,在覈心業務上具有相同或互補之處,將二者進行整合,既有助於消除上市公司的同業競爭問題,也有助於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劉興國分析,二者船舶總裝業務的整合,可以快速提升中國船舶的總裝能力,進而相應增強中國船舶的訂單承接能力與議價能力。二者船舶製造與艦船研發設計業務的整合,則有助於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增強中國船舶的技術實力與綜合競爭力。因此,通過此次重組整合,可以在多方面實現“1+1>2”的效果。
華泰證券稱,此次重組將深度整合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優勢科研生產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促進造修船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升級。其預計合併後新上市公司2024—2026年的歸母淨利潤爲53.6億元、90.4億元和11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併重組的背景,是行業處在造船市場高度景氣、新船價格連續上行的週期。今年以來,航運市場在紅海危機等因素影響下高位上漲,運力週期性更替、海事業綠色變革等因素持續驅動造船市場需求旺盛,船舶行業保持高景氣度。
今年上半年,2家公司業績大幅增長。據公司半年報,中國船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0.17億元,同比增長17.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12億元,同比增長155.31%;中國重工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1.02億元,同比增長31.05%;歸母淨利潤5.32億元,同比增長177.13%。
中國船舶集團稱,本次重組將整合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優勢科研生產資源和供應鏈資源,促進造修船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升級,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中國船舶、中國重工及下屬企業深化改革,改善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
央企重組整合加速
今年以來,國資委、證監會等部門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快併購重組接連發聲,多次提出,“加大併購重組改革力度,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綜合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其中提到,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資委主任張玉卓日前表示,總的考慮是要着眼於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結合“十四五”規劃的深入落實和“十五五”規劃的謀劃實施,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佈局,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有力推動“三個集中”,即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2024年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3~2025年)的攻堅之年,要力爭完成70%以上主體任務。作爲本輪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市場化整合重組力度,成爲2024年改革工作的重頭戲。
今年央企重組整合明顯加速。中國稀土、中國五礦、國藥集團、中國華潤、中國電信等一批大型央企正在加速推進重組整合。比如,在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今年年初,中國稀土集團宣佈與廣東稀土集團進行整合重組。此次整合進一步實現了我國稀土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優化配置,促進稀土產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有助於增強我國稀土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關係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國藥集團、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華潤等央企紛紛宣佈整合重組新動作:中國華潤旗下華潤雙鶴擬斥資31.15億元收購控股股東北藥集團持有的華潤紫竹100%股權;國藥集團擬以154.5億港元私有化中國中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擬與重化醫藥開展重慶醫藥的戰略整合,重慶醫藥爲上市公司重醫控股的控股股東。
在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3月,中國華潤斥資117億元投資併購獲得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實控權。長電科技是國內最大的半導體封測廠,此次整合重組,長電科技將與中國華潤旗下半導體企業華潤微產生業務協同,中國華潤對半導體產業的佈局將進一步深化。
國資委明確,國資央企要圍繞服務國家戰略深化改革,推動國有企業把充分發揮戰略功能價值放在優先位置,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圍繞優化資源配置深化改革,堅持以企業爲主體、市場化爲手段,突出主業、聚焦實業,更加註重做強和做優,推進國有企業整合重組、有序進退、提質增效,積極佈局產業新賽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表示,推動國有企業整合重組、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今後五年國企改革最重要的一條主線,是更好激發國有經濟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的重要一招,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動作。預計在2029年前形成一個新的國有經濟佈局,對中國現代化進程將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