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 《初學者的冥想書》8,冥想七:食禪

冥想和正念是不是一樣的,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核心取決於你理解的冥想和正念是什麼?二者的關係如何。

冥想,英文meditation(又被稱爲禪修),英文的詞根是medi(拉丁前綴,醫,醫學),所以冥想本身就是蘊含對人所經歷的苦痛、煩惱醫治的含義,而如果你所認爲的冥想特指對苦的止息,那麼或許會蘊含正念(mindfulness)。

而如果理解的冥想只是古老的瑜伽術,或者僅僅是通過音樂、頌鉢、瑜伽體式讓自己身心放鬆,那麼或許二者會有不同。‍‍‍‍‍‍‍‍

本質來說,如果你所瞭解的方法或修習的內容,是引導你通向智慧和解脫自在的生命探索,培育友善、慈悲、喜樂的心,那麼就是一致的。如果只是爲了追求平靜、喜悅、放鬆,而忽略內在世界的探索和發現,或許需要重新審視。

《初學者的冥想書》作者是內觀禪修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西方最受歡迎的內觀禪修大師,哲學博士、作家、心理學博士。擅長於將禪修思想與現代心理學結合,他告訴我們如何以簡單明瞭、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呼吸、走路、吃飯開始,逐步將冥想融入自己的生活。試着掌握這些冥想的基礎技巧,你將在這樣的過程裡逐漸發現——自身所蘊涵的改變生命的力量。

(僅爲分享,建議購買原版書籍)

目錄

第 1章 古老的冥想藝術

第 2章 爲何冥想

第 3章 冥想,從實踐中獲益

第 4章 冥想一:觀呼吸

第 5章 冥想二:觀全身感受

第 6章 冥想三:觀情緒

第 7章 冥想四:觀念頭

第 8章 冥想五:寬恕

第 9章 冥想六:慈心觀

第 10章 冥想七:食禪

第 11章 冥想八:行禪

第 12章 冥想與社會責任

第 13章 冥想的日常練習

(週一、五連載)

第10章冥想七:食禪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如此之多的時間耗費在與“吃”相關的事情上——吃飯、購買食品、在花園裡播種、貯藏、拔出來、剁碎、烹飪、與朋友共同進餐、收拾,最後還要處理垃圾。絕大部分人每天要吃2~4頓,而我們的進餐多數都是自動化的,甚至會在享用美酒佳餚之後仍舊被飢餓感騷擾。爲什麼會這樣?因爲我們往往忙着交談,忙着東張西望,忙着盡情享受,卻從未真正去品嚐食物的味道。

和其他行爲一樣,“吃”亦可成爲一種禪修。若你此刻不願意起牀準備早餐,不妨從一些簡單的事情開始,如品嚐一些葡萄乾。

首先,若想試一試食禪,不妨讓一切都先慢下來。請將盛放食物的盤子擺在面前,祈禱幾句亦可,感謝曾爲餐桌上的食物作出貢獻的一切——陽光和雨水、播種的農夫、大地母親以及你所能想到的任何事物。讓土地更肥沃的蚯蚓,給蔬菜授粉的蜜蜂,這些都可以是你的致謝對象。你的生活離不開蜜蜂,也與蚯蚓密切相關,那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世界是一個整體,所有事物皆相互關聯。

祈禱結束時,在盤子前坐上一分鐘,什麼也不要做,就那樣靜靜地坐着。或許你會注意到飢餓所引發的身體感受,然後看着盤中的食物,感受那份飢餓,想一想多數時候這個世界都被飢餓和慾望所裹挾。或許你將第一次意識到,哪怕只是與飢餓感共處60秒也是那麼艱難。

在這樣做的時候,你可以檢查一下身體裡的飢餓感。是肚子餓,眼睛餓,還是舌頭餓?飢餓究竟是什麼感覺?不妨仔細體驗,與它好好相處,在那60秒結束時,你必然對飢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或許會有其他感覺浮現,像之前那樣好好體驗吧。若你討厭葡萄乾,憎惡感就會出現,做個標記如“厭惡”,然後在當下一刻全然地感受它。

若準備好要開動,像觀呼吸和觀全身感受那樣,慢慢地做,將覺察之光帶進來。第一步是拿起葡萄乾,如實地觀察——請忘記“葡萄乾”這個概念,試着從它們本身的形狀、形態和顏色來觀察。

若你繼續看着它,或許你能覺察到它的整個歷史。它們最初在葡萄藤上長成,而後被果農摘下,置於太陽下曬乾,包裝後運走,再被你買下,現在即將成爲你的食物。或許你會意識到,整個世界猶如一張巨大的網,而你正處在其中。同在這個地球上,你是一種動物,它是一種植物,而此刻你即將把它轉化爲滋養你生命的能量。

用手指觸摸它們,忘掉“葡萄乾”的概念,直接體驗你所感覺到的。是粘的,或是軟的?在你的擠壓下會破嗎?是冷的,或是暖的,還是不冷不熱?

然後,留意一下自己的身體。你是否感覺到自己在分泌唾液?注意觀察,當飢餓感出現時,身體是如何自動分泌唾液的。切記,純粹地去看,莫以思考干擾它。

若準備完畢,就將它送到嘴邊。慢慢地擡手,留意你的手臂、你的嘴巴究竟是何感受;然後,慢慢地張嘴,仔細體會;將葡萄乾放入口中,暫時不要咀嚼,先感覺一下它們是怎樣的,然後合上嘴巴,放下手臂。一切就緒後,閉上雙眼,開始咀嚼。帶着覺察細細品味,然後再嚥下去。請記得在嚥下之後,繼續保持覺察你是否感覺到食物一路滑到胃中?做完這一切後,再緩緩地睜開雙眼。

若在整頓飯的過程中,你都能保持這樣的正念,那麼你與飲食之間的關係就將發生切實的轉變你將意識到,何謂一花一世界。你所吃的是葡萄乾,但它們卻不只是葡萄乾。有人稱此爲“內觀式飲食”,其原則即專心吃飯,除此無他。

或許你會留意到一件事,即葡萄乾的滋味持續不了多久。在你咀嚼一會兒之後,它的滋味就會消失,咀嚼到最後往往沒什麼味道。之所以我們渴望更多的葡萄乾,原因正在於此。我們往往都是這樣做的:嚼一嚼,不馬上吞下,在滋味消失時再抓起一把塞到嘴裡。

爲何如此?因爲葡萄乾的甜味令人愉快。之後我們經驗到的是什麼呢?是慾望,是執着。我們渴求更多,在吞下最後一顆之前,我們始終渴求更多。若你肯細究,你就會從中看見佛教心理學所說的循環——人生無常,而感受之河不斷流淌,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無明之輩趨樂避苦,貪戀歡愉而推拒苦楚,由此陷自己於爭鬥中。凡事有始必有終,但在它降臨與離去時,我們往往都無法安住。

在吃葡萄乾時修行正念,能讓你於執着和推拒之外學到更多。或許開始你所留意的唯有那份甜味,但你逐漸會看到,那甘美的滋味終會消失,無法長留。覺察它的離席,並與之後所浮現的種種共處——此即一切冥想的核心。

不妨在食禪中試着辨別內在的不同聲音,大多數人都至少能認出六種聲音。首先站出來的是胃,它說它已經飽了;但舌頭卻不甘心:“太好吃了!我還想要”;眼睛也骨碌碌轉着:“是耶,那些甜點還沒吃過呢”;而後頭腦站出來制止:“停下吧,你已經很胖了”;此時媽媽進來說,你得把盤子裡的食物全都吃乾淨。關於到底要吃多少,有各種聲音、各種觀念飛舞繚繞。

有些人一週修習一次食禪,或在正餐時間,或在點心時刻——譬如在吃蘋果時花上15分鐘做上一次。許多人都發現,偶爾以這種方式進食對他們的健康頗有助益。

食禪的重點是讓所有聲音都進入意識層面,看清楚哪種是自己習慣追隨的,之後學着去聆聽其他的聲音。若想點燃生活中的智慧,關鍵就在於,無論你是否坐在蒲團上,都要將覺察之光帶入自己的經驗。日日皆食,且不止一次,食禪正是發展覺知的絕佳機會。

連載合集

‍ 感謝您願意花時間來進行正念閱讀

祝您平安,幸福,喜悅,自在!

也歡迎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夥伴

更多正念實踐和練習

歡迎加入每天清晨正念練習羣組

擁有更多覺察、發現和調整的 能力

(請註明申請加入正念練習羣)

內容引用: 傑克·康菲爾德/文, 唐唐/譯 ,編輯小樂

聲明:圖片只爲分享,侵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