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宇專欄-蔡英文政府對臺灣經濟發展的貢獻與不足

臺灣經濟旺盛的動能體現在高成長率與臺股驚人的表現。七年來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達3.4%,累計經濟成長率爲40.2%,超越馬政府八年的28.5%。七年來出口總成長達71.7%,超越馬政府八年的36.0%。外國來臺投資金額平均每年接近100億美元,超越馬政府的每年54億美元。雖然外國來臺觀光人數,因爲與大陸關係惡化和疫情干擾,表現不如馬政府,但每位旅客在臺消費金額達2,023美元,也大幅超越馬政府的1,560美元。

臺股的表現更是驚人,過去三十年,臺灣加權指數從未超過香港恆生指數,但最近出現逆轉的跡象。

受惠於AI和科技產業的興起,臺灣科技供應鏈的業績和評價有望與美國科技股齊頭並進。相較之下,受中美貿易戰和內部經濟壓力影響,香港股市的主要權重股,如地產和金融股,表現不佳。兩相對比後,讓人期待臺股不僅能超越港股,未來還可能持續拉開差距。

然而,蔡政府在經濟管理上也存在不足,尤其在產業政策規劃方面,一直頗令人詬病,其中之一是綠色能源的發展策略。蔡政府積極推動綠電建設這是正確的方向,但是過度聚焦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且缺乏深入的規劃,讓臺灣綠電比重增速不足,遠遠落後於業界的期待。

臺灣地小人稠,太陽能發電的潛力受限。而發展風力發電,要求國外技術移轉,卻沒有考量臺灣本身基礎科學量能不足,導致很多一開始熱情響應的國外公司紛紛打退堂鼓。如近期幾家日本能源公司退出臺灣風電計劃,就是例子。

此外,綠電的被動式發電特性缺乏穩定的基載電力支持,政府對於穩定基載綠能的規劃需更爲積極。

勞工政策方面,雖然政府積極提高最低工資,但由於物價高漲和房價居高不下,許多年輕人仍感到不滿。比較該做的,應該是透過拉動服務業薪資的頭部產業,引發薪資追價效果。臺灣服務業薪資最高就是金融業,但臺灣金融業規模太小,沒有辦法像新加坡銀行去國際上打世界盃,而且監管太積極,業者很難透過創新提高收益,進而拉高薪資,以至於政府拼命拉高最低工資,但年輕人卻無感。

臺灣房價持續高漲也是一大問題。經濟學家建議的解決辦法之一是開放市場、增加競爭,但臺灣因土地制度繁瑣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外國建商難以進入市場。建商又多是政客重要的政治獻金供應者,每個宣稱要改革的政客上臺之後沒有一個捨得改革自己的錢袋子、命根子,這樣的改革非常缺乏說服力,年輕選票自然而然慢慢流失

蔡英文政府在推動臺灣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在股市表現和對新興技術行業的支持。然而,對於綠色能源的規劃、勞工政策的落實以及房價問題的解決上,政府的表現仍有改進空間。這些挑戰和不足需要未來新政府進一步的關注和創新解決方案,以確保臺灣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