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新藥帶動生技股重挫 後市如何因應

生技新藥領頭羊基亞期中分析未過,造成股價連續下跌,新藥類股也顯著下修。本文針對最近的局勢提出新藥、原料藥學名藥、醫材三大族羣的觀察與建議

文.黃國禎

新藥公司基亞(3176)期中分析未通過連日無量下跌,整個新藥族羣也顯著下修,上市生技指數上櫃生技指數下修幅度分別達八%與一七%。對於持有新藥股的投資者,以及未來對於生技醫療產業評價方式,提出最新的觀察與評估重點。

新藥本夢比之後 仍需迴歸基本面

生技新藥產業最特別的是,一顆新藥經過漫長的研究開發與臨牀試驗結果只有成功或失敗,可能大賺或是無法販售,而不會有營收穫利達成率幾成的結果。

由於可能的結果差異太大,歐美新藥公司在完成臨牀三期與取得藥證之間,常常是股價的高峰,也提供國內投資人在面臨新藥臨牀結果攤牌時的重要參考依據,簡言之,新藥公司市值常在臨牀三期結果公佈後至取得藥證時達到高峰,公佈前投資人常減碼因應,因爲若成果不佳下修的幅度恐顯著大於通過的上漲。第二個特點是,新藥開發通常標榜市場極爲龐大,一上市可搶攻數十億臺幣以上市場,而造成股價提前反映預期一旦上市獲利大爆發的本夢比,投資人應再評估此爲市場唯一的新藥,還是已經有類似功能的藥物存在,而非着眼於該藥物與疾病的全部市場規模。第三個特點是在進入人體臨牀實驗當中的權利金里程金收入,可降低新藥廠商風險,簡言之,新藥可分爲通過人體臨牀試驗、取得藥證上市所販售藥物纔有收入,例如基亞的模式爲通過臨牀三期取得藥證後,上市販售纔有收入,原先也規劃在臨牀三期通過後新藥價值更高時才授權給歐美廠商,也就是一旦臨牀試驗或藥證不通過一切歸零,因此造成連續性的無量下跌。相較之下,在新藥開發過程中,每通過一個階段,即取得里程金可降低風險,例如智擎(4162)即以此種模式與新藥製造公司共同合作

新藥評價難度高 搶反彈停看聽

至於個別新藥公司是跌深反彈,還是已經止穩,仍舊需以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進行分析。目前看來技術面普遍不佳、籌碼面賣壓沉重,近期亦無新藥公司將公佈臨牀三期結果與是否取得藥證的可能帶來的激勵,空手者不建議進場而應佈局其他強勢類股例如無線充電、蘋概股、物聯網概念股等,手中持有新藥股者現階段不建議加碼攤平,可依照臨牀進度、藥證進度、新藥競爭力(意即一旦覈准上市獨佔市場還是可分食多少市場)、臨牀試驗結果,作爲技術面反彈留下與否的依據。

舉例而言,智擎已完成FDA臨牀三期試驗並且公佈優良的數據,大筆里程金即將入袋可貢獻EPS達二十元,應該列爲優先不減碼,甚至加碼的公司。

臨牀階段充滿風險 具基本面者較穩健

新藥能否通過人體試驗充滿風險,國際大廠通過機率亦不高。新藥族羣的特點爲研發時程長,且須通過人體臨牀一期、臨牀二期、臨牀三期與申請藥證等程序,每一階段皆有不過關的風險,國際上新藥通過FDA的機率分別是30%、60%、70%與90%,也因此每通過一個階段,本夢比離本益比越近,市場會給予節節高升的評價,各階段臨牀試驗的完成爲一大進展,也常伴隨着里程金、權利金的獲得,常常是激勵股價表現的因素。

此次基亞的新藥開發模式未與其他公司共同開發,無權利金與里程金的收入,無法每一階段通過就有獲利,風險自然較高。

簡言之,新藥開發階段,每通過一個階段對於公司價值與市值皆有明顯助益,也常伴隨着可授權其他公司此藥物開發後的權利,而取得里程金或共同負擔臨牀費用(換言之,里程金可說是因爲完成開發進度後再支付臨牀費用與獎勵費用),例如新藥類股重挫以來,健亞(4130)仍出現漲停並守在月線之上,即因爲完成臨牀二期的治療間歇性跛足症新劑型新藥授權臺灣大冢共同合作,加上健亞的學名藥部分營收穫利亦佳,而反映在股價上。

學名藥連動較高 原料藥各自表述

自七月二十八日新藥類股開始重挫以來,加上八月五日大盤重挫一八八點,原料藥龍頭神隆(1789)卻一直到八月六日才明顯下跌,顯示其與新藥族羣連動性不高,觀察上次重挫爲五月九日公佈營收後,加上原料藥較難估計利多消息對其營收穫利的影響,因此常是營收穫利公佈後股價才反映,再作減碼或加碼,唯需留意其營收淡旺季,下半年與冬天仍是用藥族羣較明顯的旺季。

至於學名藥部分普遍隨着新藥族羣下跌,如同大盤向下修正個股本益比就會下修,恐得隨着今年第四季後生技新藥族羣有利多出現,帶動生技指數本益比的上揚,下半年仍視個別公司的獲利表現。新藥投資審慎評估 醫材類股有跡可循

相較十多年前IC設計產業剛起步,生技新藥產業更爲艱澀難懂,因而所冒的風險越大。對於空手者,除非曾鑽研與深入瞭解新藥產業,還是選擇下半年熱門的投資族羣。

手上有新藥公司的投資者,需審視手上的持股進行調整,汰弱留強在生技新藥股上的難度亦是較高,投資者可加強基本面的瞭解,辨別訊息的真相。目前可在技術面與籌碼面上進行操作,簡言之若不是很瞭解該公司勿加碼,不是很看好該公司則技術面上的反彈考慮停損。至於這段期間顯著賣超的公司,能賣則賣。另外,在原料藥、學名藥、醫材公司的評價上越趨理性,也是較看得出基本面的族羣,若想要在生技醫療產業上作投資,可從營收穫利較能預期,評價模式較熟悉的醫材產業着手。(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29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