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股抗漲抗跌 何去何從?

從超額儲蓄率與GDP總量來看,臺灣閒錢暴多,如能導入現金殖利率高而股價淨值比偏低的臺灣資本市場,必可活絡經濟

文.馮泉富

臺股封關原本都是過年放假休閒的好假期,今年國際金融市場卻讓投資人的心情一刻不得閒。放假期間隨時有意外,天天都驚歎。

全球激烈震盪在二月十一日達高峰,恐慌指數升至去年八月下旬以來最高,達二十八點左右;震央之一的德國法蘭克福指數創十六個月新低,美國S&P500指數盤中最深創兩年新低,紐約原油期貨價格26.05美元,創十三年新低;全球龐大遊資四處亂竄尋求避險,美國三十年期公債期貨創下歷史新高,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跌到1.53%,是2012年八月以來最低,英國同期公債殖利率也降至1.23%的歷史新低。

金價四天大漲近五% 美股強彈

黃金也在避險資金涌進下創2013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來到每盎司1247美元。恐慌氣氛迅速影響達隔日的亞洲市場,韓國的創業板KOSDAQ指數暴跌8.2%後,觸發韓股熔斷機制8%的第一級門檻,暫停交易二十分鐘。日經二二五指數大跌逾八百點擊穿一萬五千點關卡,跌幅5.34%,恆生指數創三年半新低。

幸好這一切混亂將有機會在十二日歐美股市的強力反彈後,逐漸恢復理性。市場關注德意志銀行已宣佈五十四億美元債券回購計劃。其中歐元計價的無擔保債券回購規模爲33.8億美元,美元計價的債券規模爲二十億美元,債券回購雖不涉及市場最爲關注的CoCo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又稱應急可轉債,符合條件時會自動轉換成銀行股票),但有機會暫時減緩市場的疑慮。本波蝴蝶效應源自於國際原油爲主的大宗物資下跌,凡與大宗原物料相關的高收益債與部分貨幣持續重挫,導致部分銀行業呆帳風險增加,或者間接持有相關衍生性商品的投資銀行虧損擴大,連動銀行業股價大跌。目前投資者對歐洲銀行業盈利、資本緩衝和應對市場動盪能力的擔憂加劇,例如市場估計德意志銀行包括期貨、期權、遠期合約、CDS、外匯等金融衍生性商品持倉合計高達54.65兆歐元,比歐債危機後摩根大通的衍生性商品總持倉還要多5兆美元,雖然未獲得官方證實,但也難免成爲市場的疑慮焦點。

所幸,國際市場擔憂的震央之一,原油價格,十二日同步出現止跌強彈,創七年來單日最大漲幅(12.3%),截稿前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佈資料顯示,美國石油鑽井平臺數已連續第八週下降,降至四三九臺,約2014年十月高峰1609臺的四分之一,創下2010年一月二十二日以來最低水準,也是2015年四月以來最大單週降幅(減少三十一臺)。由此觀察,技術面觸底的機率上升,也有助於國際股市回穩。

全球資金氾濫 只患不均不患寡

以目前全球貨幣總存量而言,還是處於擴張階段,理應不會出現流動性問題,歐洲出現動盪只能說全球資金「患不均而不患寡」。即便美國升了一次息,聯準會也明確表示會將到期的資產進行再投資。資產負債表裡的4.5兆美元資產組合(2.5兆美元公債,近二兆資產抵押證券MBS)會維持一段時間。全球市場不只不缺錢,應該說是錢太多不知該擺哪。

我們由市場的真實現象觀察,近期資產持有者風險趨避明顯,迫使資金瘋狂尋找避風港日圓、政府公債與黃金成爲避險天堂。龐大的資金涌入主要已開發國家公債避險,使得與價格反向的殖利率大降,十一日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跌到1.53%,是2012年八月以來最低,英國同期公債殖利率也降至1.23%的歷史新低。資金涌入公債市場避險,使得許多公債殖利率呈現負值。根據摩根大通的資料,2014年二月時還沒有任何一批公債殖利率出現負值,但到今年二月五日,殖利率爲負值的公債規模已達5.9兆美元,由此突顯投資人不是沒錢,而是對避險需求的迫切,因爲他們等於甘願支付利息以換取資本的安全。

國內資金寬鬆 善加引導可活絡經濟

嚴格而言,全球市場此波動盪,主要來自投資人的恐懼心理,金融海嘯的記憶猶新。投資人的憂慮,隨着股市跌勢持續,憂慮也告加深。話說回來,也因市場隨時有警戒之心,反而不易出現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頂多是個別國家茶壺裡的風暴。未來我們真正該憂心的是全球經濟是否有陷入衰退的跡象;當然,這個問題目前還未有定論。唯一眼下可確定的一件事是:市場遊資無處可去。

國外資金存量滿溢,國內亦是同病相憐。由中央銀行近期公佈資料顯示,臺灣2015年存款總額達39.35兆元,全體貨幣機構總放款餘額僅29.39兆元,代表還有近十兆新臺幣躺在金融體系裡沒人借,「放款/存款」比連降三年達74.7%,金融機構還有20%的揮灑空間(存款準備率均值約5%)。

2015年臺灣的超額儲蓄約2.82兆元,再創歷史新高,超額儲蓄率估計約落在14.81%左右。我國的國民儲蓄率已連續五年逾30%,2015年更升至34.99%,創下民國七十八年以來新高,儲蓄毛額也首度升逾新臺幣六兆元。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我國消費、民間投資成長率皆低於2%,儲蓄率將再攀升至35.7%,而超額儲蓄率更升至15.93%,續創民國七十七年以來新高。

結論是2008至2015年,臺灣整體國民已累積了12.1兆元的超額儲蓄,按此速度,2016年底將達14.92兆元。超額儲蓄如此快速成長,確實是一大隱憂,爲將超額儲蓄引導至實體經濟,行政院也已經擴大編列今年度的公共建設預算,較去年成長13.1%,接下來就看執行力了。

全球目前景氣能見度並不高,加上干擾經濟成長的變數增加,使投資人投資獲利的難度持續拉高,臺灣目前有利的是民間資本存量充沛,這是未來新政府團隊可善加利用的資源之一。下屆總統蔡英文於一月二十八日提出上任後將積極推動五大創新產業,包括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生技醫療、國防航太智慧機械。以目前世界經濟整體概況而言,生技醫療是最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產業,主要原因當然就是人口結構因素。(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80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