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中有隱憂 防金融三飆破壞景氣成長
各界樂觀展望2021年臺灣經濟,但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提醒,仍有外部的全球疫情、中美對峙,以及內部的「金融三飆」,可能成爲景氣向好的破壞因子。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指出,展望2021年經濟,有三大不確定因素要考量,一是疫情全球流行緩解速度和疫苗施打時程未定,二是中美間多方位的對立態勢與其他地緣政治風險,加上兩岸緊張關係的僵局,將牽動臺灣貿易與投資及金融市場發展。
周雨田強調,第三則是金融市場今年出現股市、房市,臺幣匯價的「三飆現象」,在市場資金充沛下,能夠買房、買股的都是有錢人,市場價格飆漲的結果,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新臺幣升值雖然不利出口,但有利產業轉型升級,匯價升值有利進口機械設備、產業升級,特別是部分毛利不佳的產業可善用此時機調整體質。
周雨田並以三個數據分析,指臺股的上漲與經濟基本面脫鉤。一是股價與公司淨值比現在是2.1倍,等於公司價值若是100億元、股票價值已超過二倍;二是本益比,也是投資人看的指標, 現在臺股是本益比22,等於買股票花了100元,應該要能收到100/22,約4元多的股利,這看來也不符合事實,多數公司無法依此水準付給股東。
第三部分,他分析,GDP成長率對照股市成長,今年臺灣GDP年增率中研院經濟所估2.7%,但臺股大盤上漲了二成多,「這就是脫鉤」,泡沫一旦愈吹愈大,大到一個地步就破掉了,但何時會破?「不要問我,沒人知道」。
資金行情已過熱,周雨田認爲,資金沒有停歇,行情還會更熱,每個都想進場,投資人過度自信,以爲買的股票都會漲,有些公司也參與股票買賣,一直進場的結果就讓泡沫破掉,而最後買股票的人最慘。他並舉例,1990年臺股從1.2萬點跌到2千多點,對公司就成爲大問題,政府應在對策上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