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其實是一種依賴 拆了它!讓孩子學會靠自己

作者:米米(迷路媽) 繪者:迷路摘自:三採文化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快樂fun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自信》

●精選書摘

深入瞭解共學團體之後,迷路眼睛裡散發出亮晶晶的光彩,那裡沒有死背書,沒有死記標準答案的僵固,也沒有選擇題與是非題的框架,一切得靠自己找出結論,所有的課業都是報告、申論與實務操作形式,這完全合了迷路的脾胃,非常切合他擅長髮想又愛創造的體質

迷路說:「他們的『國語課』跟我們的不一樣耶!」

我說,那是因爲你之前上的是「國語課」,新學校上的是「文學課」。

教育層次完全不同,重點就再也不是記記生字生詞,或背背修辭大法(引用、轉品借代、映襯、排比……)那般表淺的事了。在那裡,老師帶着孩子深入文字背後的涵養,體制裡我們死記的是課本,體制外的他們,陪着孩子深入理解宋詞意境,讓孩子欣賞世界文學的美好,他們重在深刻閱讀之後的思辨,重在哲學層面的啓蒙,容許孩子們提出自我觀點並交互討論,於是我看了那邊孩子的作文深度甚至超越臺灣體制內的高中生

當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把作文當公文」的階段,那裡的小朋友早就擁有一支具足了五感、情緒表達、有風格也有見地的神來之筆了。

就連數學教學方面,也能讓向來恐懼數字的迷路心花怒放,並非內容較爲簡單,關鍵在於他們把重點擺在數概念與數學邏輯思考之上,相較於體制內過於強調繁複計算的填鴨模式,這樣的課程內容讓迷路忍不住興奮地說:「真好玩!好像福爾摩斯探案,每天要抽絲剝繭啊!」

跳出舒適圈,「學習」不再只求標準答案很多人誤以爲離開體制只是爲了逃避,事實不然,離開體制反而是離開舒適圈的一種極大勇氣,比起只要傻傻、乖乖背好大人給的標準答案就能度日,透過自主思考而獲得答案的方式,其實更燃燒心智;比起應付千篇一律的制式考試型態,絞盡腦汁才能完成的申論報告,以及所衍生出上臺簡報的能力,才需要投注更強大的腦內革命。這一陣子很多迷路舊校的老師紛紛給了我們滿滿鼓舞:「媽媽,妳的選擇是對的,迷路在框架下太浪費了,離開框架才能大展身手!還有,我們的孩子也都正在自學或共學喔!」沒想到這麼多體制內的老師帶着孩子跳出框框,真是振奮人心。我猜是時候了吧,臺灣的教育真到了該被認真顛覆的時刻了,有時存在已久的事不見得就代表它必然是對的、是好的,多半隻因人們長此以往被教導着無條件服從,被教導了放棄思考因果,也被教導要習慣受制約。想起小時候,我的曾祖母是個裹小腳的末代受害者,歷史讓女人纏足數百年,一時的牢不可破未必值得永恆歌頌,當然,我更不想讓孩子們纏足於窄化的教條視野之中。有人認爲體制外教育是一扇「不適應體制的孩子」的逃生門,事實上,過去迷路一點也沒有不適應的問題,無論在課業(除了數學很爛)或人際相處之上,樣樣融洽快樂,我們純粹只是發現了一條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道路而已。當然自學或共學的路並不好走,以現階段來說,我們似乎看不見明確的終點,不過我們總算是走上了起點,只要一想到能培養孩子對於求知的熱情,能理解世界上的事並非都只有一百零一種標準答案,也就是即使有答案的狀況之下,仍能熱血尋求更多可能性,只要一想到小朋友能獲得獨立思考與實務操作上的訓練,這一切,就值得勇敢了。

★本文經三採文化授權,摘自《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迷路媽快樂fun養,孩子獨立自主又自信》。★拒絕追求分數,培養孩子未來的能力,一本給非典型父母的教養書。

★圖片爲版權照片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您有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