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空中無線不斷線

近日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搭機返日時,班機正巧被雷電擊中,一聲巨響「好像就在窗邊爆破的感覺」。所幸該班機乘客全數平安抵達日本,機身檢測後也毫髮無傷。

大家或許很好奇,明明機身被閃電打到,爲何裡面的乘客都沒被電到呢?西元一八三六年,著名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做了一項名爲「法拉第籠(Faraday cage)」的實驗,證實當電磁場撞擊可以導電的物體時,電荷保留在導體的外部,而不是在內部傳播。他建造了一個塗有金屬箔的房間,並讓高壓電擊中房間外部。由於外部電場會導致籠內導電材料的電荷,以籠內場效應相互抵銷的方式分佈,故驗電器顯示房間牆壁內部不存在電荷。

不僅飛機有「法拉第籠」的保護作用,車子也有,所以開車時若不幸被閃電擊中,車內乘客也不會被電到。我們都知道,當雷雨交加時,千萬不要躲在樹下,以免被雷電順着大樹傳導到我們身上;我們也要知道,當雷雨交加時,若有機會躲到車裡,一定要把握機會,因爲這樣就能得到近似「法拉第籠」效應的保護。

雖然雷電進不了機艙,但如今網路無遠弗屆,機艙內的網路訊號早已四通八達。日昨豚兒搭機返臺探親,途經阿拉斯加上空時,以三十分鐘內免費的無線網路與家中兩老連線。我們在社羣網路上迅速交換訊息,分秒必爭,共交換了七十五則訊息,十一張照片。這次空中連線的經驗順暢無阻,即時通訊的感覺與地面連線幾乎沒有兩樣。

早期的飛機通訊,通常有兩種模式:當飛機在陸地上空飛行時,飛機接收地面基地臺往上空傳送的連線訊號;當飛機在海面上空飛行時,飛機接收同步衛星傳送的連線訊號。

如今低軌衛星遍佈全球上空,其低成本、高頻寬和低延遲的特性,使得飛機與低軌衛星連線的模式已成趨勢。當然,目前低軌衛星的作用,主要還是在覆蓋地表的通訊,如果是太空通訊,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大約廿年前,我們曾經邀請網際網路之父Vint Cerf來臺訪問,猶記當時大師的演講主題是關於星際網路的研究,探討如何克服星球之間長距離的傳輸挑戰。由於光速的限制,在星際間長距離傳送時必然產生延遲,而且訊號強度也會面臨衰減的挑戰,再加上傳輸媒介可能中斷,因此必須採用儲存再傳遞的模式,以容許延遲及修正錯誤。

多年前曾有位學生邀請我參加他的論文口試,我說:「很抱歉,我無法出席,因爲口試時間正好與我出國開會的班機時刻衝突。」該生說:「沒關係,請老師記得在『天上』祝福我喔!」我雙掌合十:「阿彌陀佛,童言無忌,如果這架飛機被『download』的話,那我肯定就會在『天上』祝福你了!」

如今,我可以大方的說:「沒問題,我從飛機上直接連線參加口試,加油!」(作者爲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