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悲觀 蔣介石「幾於痛哭」──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三)
蔣記較爲含蓄,雖未明言「作更大讓步」及「分疆而治」。但與王記可以互補。依蔣之性格,心有未甘也。據軍令部長徐永昌《日記》記述:蔣在11月11日召集高級軍事將領講話時,「幾於痛哭」,蔣的這天《日記》也記道:
自覺憤激異甚,有失體態。但誠至所發,情不自禁,毫無愧心耳。正午召見各高級將領十餘人聚餐。下午憤氣未息,故未到會。不勝爲本黨與國家前途憂也。
商討東北問題
從11月11日到16日的六天,蔣召集高級軍事將領連續開會,商討東北問題。在13日的會議中,與會將領「皆知對共匪無論如何忍讓,其貪慾終無止境爲苦也。」這是說:「重大讓步」,「分疆而治」,也不能解決問題了。因此定下「先安關內,再圖關外」之策。此策蔣在一週前,似有腹案。其在11月7日記道:
俄國之陰謀,毒辣極矣!彼扼住吾人之咽喉,不使稍有呼吸之間隙。……所有約言,一概不認,始則大連,繼則葫蘆島,最後則營口,先諾而後皆背約。……今既於東北各海口不能登陸,只能由山海關陸路前進之一途。此後對東北,只可如俗語所謂「死馬當活馬醫」而已。必須先收復關內與內蒙(按:熱、察、綏三省),而後再圖東北也。
此策正式的提出,是在11月15日的「綏靖會議」中,據軍令部長《徐永昌日記》:
15日九時,在林園開綏靖會議,午前本(軍令)部報告匪情。午後各戰區,各方面軍報告。會後閻先生(錫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主席)約商援晉問題,餘(徐)以爲今國軍大量向北移動,津浦、平漢即取攻勢,匪此時必無暇進攻太原。
16日九時,仍在林園開會,上午,本部報告軍隊抽調及部署計劃。蔣先生訓話,斷言東北必爲革命結束成功之地,不過現在正進入危險之時,要在吾人能打破。
16日的「訓話」,即是講〈剿匪戰術之研究與高級將領應有之認識〉。
林園綏靖會議的決定,應是一項高度的軍事機密。但中共方面對此機密,似乎瞭如指掌。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於12月9日在延安指出:
國民黨當局在11月11日召開了軍事會議,名爲「整軍復員會議」,開了四天,講些冠冕堂皇的話,接者又開了秘密會議(按:即指綏靖會議),決定傾全國兵力到華北「剿共」。會後,南方各地的軍隊即再度大舉北調。幾十個箭頭指着華北各解放區。
中共中央軍委即根據其所獲之情報,指示所屬作爲反制的準備。關於平漢路方面,軍委給劉伯承、鄧小平等的指示是:
11月中旬重慶軍事會議(按:依此語氣,中共情報似得自該會議)秘密決定沿平漢路北進,頑軍(按:指政府軍)除原有各軍外,擬新增以下六個軍:計七十三軍(美械三個師)戌(按:11月)中旬駐湘潭。一百軍(美械二師)戌中旬駐常德、邵陽各駐一師。八十八軍(川軍)戌下旬尚在浙東。二十八軍(湘軍)戌下旬在天目山(皖南)。七十一軍(美械三個師)戌上旬在全州,近有改開東北訊,待證。新一軍(美械三師)戌中旬似在芷江,估計在12月底能趕到新鄉者,只有七十三軍與一百軍。下次平漢路戰役,主力可能是該兩軍及原駐新鄉地區之八十五軍、三十二軍。根據各種情況判斷,平漢路更大戰役可能在12月底及來年1月上旬。
沿津浦路北進頑軍除原有各軍外,戌中旬重慶軍事會議決定增調六十四軍(從廣州南之開平出動)、九十三軍(由海防出動)、五十八軍(從南昌出動)。以上三個軍均指向徐州出動。現到何地不明,估計至快須12月底才能到達津浦路南段。五十九軍、七十七軍戌號左右由信陽一帶出動,向徐州前進,估計可能渡過新黃河或正在渡河中。第八軍到青島後,現已開始沿膠濟路西進。以上新增之六個軍,並原有之七個軍,共十三個軍。似此津浦路全線、山東、蘇北整個解放區,戰局情勢將嚴重緊張起來。這種情勢於月底(按:12月底)或來年1月初旬即可到來。
關於關內整個戰局方面,中共中央軍委給其華北、華中各方負責人的指示是:
國民黨正以強大兵力佈置進攻解放區,已到進攻準備位置者,計有四十四個軍,另有若干個獨立師;尚在戰略開進中者,計有十個軍。除僞軍及獨立師外,共有五十四個軍。其中有三個軍對陜甘寧邊區,五個軍對東北,五個軍對豫鄂李先念區。實際進攻華北、蘇北者,還有四十一個軍及若干個獨立師,並準備空軍廣泛使用,企圖控制所有鐵道線和沿線城市,分割我解放區使我處於不利情況下,來逼迫我接受他的苛刻條件。
國民黨方面,尚有來華美軍的支援。據中共方面所得訊息及評估:
今後半年內,將有六萬美國海軍陸戰隊及六、七千陸、空人員留置於華北。此項美軍留置華北,其任務是幫助國民黨軍隊進入華北,佔領各重要城市及交通線,以鞏固和增強國民黨在華北地位。國民黨將極力利用美軍爲先鋒,以大城市爲依據,企圖控制各交通線向我解放區進攻,與我爭奪華北。
駐華美軍最高指揮官魏德邁對國民黨支援的情況,將有以下各項:
1.供應國民黨政府內戰的軍火。
2.裝備和訓練國民黨的軍隊。
3.幫助國民黨的船舶及飛機運兵。
4.派大批美國軍事顧問到國民黨軍隊中。
5.護路,北寧路天津秦皇島段和津浦路天津靜海段已由美軍護路。
6.戴笠的特務由美國人幫助訓練。
7.直接參加內戰,如進攻山海關(名之曰「觀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