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自動駕駛新賽道

業內人士常用“跑馬拉松”來比喻自動駕駛行業競爭:市場競爭激烈,技術挑戰極高,研發投入巨大,商業化落地阻力重重,考驗着每一家“參賽”企業的耐性。

湖南長沙,成立於2017年的希迪智駕(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卻在這條賽道上驚險跨越“死亡谷”,成長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商用車自動駕駛“獨角獸”企業。

7年來,這家初創企業曾站在風口、備受矚目,也一度遭受質疑、陷入迷茫。硬科技創業如何找準風向、修煉“韌性”?技術成果如何在商業浪潮中淬鍊價值?

解碼希迪智駕創業之路,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站上風口,還要找準風向

站在風口,就一定能起飛嗎?至少這樣理想化的商業故事沒有發生在希迪智駕。

2017年,在海外從事通信領域研發20餘年的馬濰,接到了“回國創辦一家自動駕駛企業”的邀請。

他並沒有一口答應。“我們都很清楚,這是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持久戰。”馬濰回憶,“但也確實充滿機會和創新‘誘惑’,令人心動。”

幾經考慮,他選擇接受這個挑戰。這位資深技術專家沒有想到,企業成立不到2年,現實就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那是2019年夏天。驕陽似火,希迪智駕長沙總部大樓,高管年中覆盤會議上,出現數輪激烈爭論。核心問題是,如何實現商業化落地?

當時,希迪智駕已經在商用車L4級自動駕駛領域“燒”了一把又一把的資金,但傾注心血研發的無人重卡遲遲找不到市場,幾個月都很難賣出一臺。

賬面上的慘淡,支撐不起創業的熱情,更讓企業面臨巨大壓力。

“那段時間,關於自動駕駛的爭議不斷,資本退出、同行折戟的消息頻頻傳來,投資人和團隊的信心也開始動搖。”回想當時企業面臨的經營危機,馬濰面色凝重。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開放道路上的無人重卡產品,對技術成熟度、政策法規容忍度都有極高要求,市場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馬濰和同事們意識到,必須重新審視行業方向。

向何處去?這個問題關乎存亡。

“我考察過內蒙古的礦山,這個領域或許有機會。”希迪智駕“2號員工”,現任副總裁、智慧礦山事業部負責人劉洲拋出一個想法,讓礦山場景進入希迪智駕的視野。

爲了驗證這個細分領域的真正市場前景,企業調研團隊走訪了數百座礦山,與礦山運營方、車隊負責人、卡車司機等一線人員深度交流。

“這個領域有真正的市場剛需。”參與多次調研的馬濰分析,安全和效率是礦山運營的關鍵問題,無人駕駛是解題的“金鑰匙”;希迪智駕在開放道路場景的豐富研發積累,可以迅速在礦山場景遷移、轉化。

不過,在礦山這樣的傳統領域,老裝備“跑”了幾十年,老運營模式“管”了幾十年,無人駕駛靠什麼打開市場?

江蘇句容臺泥水泥礦項目,一個不起眼的機會,擺在了面前。

2020年,希迪智駕和江蘇句容臺泥水泥礦達成無人礦卡合作意向。但客戶對技術可靠性、成熟度不放心,只願意提供兩臺工齡超過20年的老式燃油礦卡做測試。

“才兩臺車,擺明了就是信不過我們!”“這麼破舊的車,能改嗎?”希迪智駕智慧礦山事業部技術總監羅哲記得,接手這個項目時,團隊並沒有太多信心。

“沒有人說放棄,大家都憋着一股勁。”羅哲說。

技術團隊幾乎從零開始,重新設計車輛的電子架構系統,一條條優化車輛的線路,反覆研究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再一遍遍根據礦山運行條件優化算法……

2022年7月,經希迪智駕改裝過的無人駕駛油車交付測試。

“心都卡到了嗓子眼。”羅哲說,即便預演了無數遍,但在現場的他仍然高度緊張,“礦泉水喝了一瓶又一瓶”。

啓動、前進、裝卸、繞障……終於,兩臺測試車輛穩定完成了一道道“考題”,客戶也被舊車的“神奇再造”深深打動,更對無人駕駛的穩定性、安全性堅定了信心,當即決定:全面採用希迪智駕技術方案,投資購置14臺無人礦卡。

當年11月,希迪智駕無人駕駛純電礦卡編組進入礦區“7×16小時”作業,成就了行業內首個全礦山無人駕駛項目。經過權威測算,無人礦卡作業效率達到有人駕駛的1.04倍,能耗成本減少88%。

無人礦卡技術“跑通了”!一時間,業界轟動。

一子落,滿盤活。“越來越多客戶從‘不信任’到願意‘試試看’,再到主動‘找上門’,無人駕駛技術在礦山場景應用正在成爲共識。”馬濰說。

掌握硬核技術,纔有“護城河”

獲得11項車規級安全及質量體系認證,參與制定20餘項行業標準,獲得專利授權400餘項,編寫自動駕駛技術代碼超過600萬行……

這是希迪智駕交出的自動駕駛“技術答卷”。7年來,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涵蓋從感知、決策、規劃到控制、定位、通信等多方面的算法、軟件、硬件模塊和子系統,研發實力走在行業前列。

馬濰說,企業500人團隊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75%,研發投入佔運營成本比重超過40%,對先進技術的追求深刻融入希迪智駕的創業方法論中。

“但我們認爲這並不足以構築起企業應對激烈競爭的‘護城河’。”話鋒一轉,馬濰給出了他的思考:在應用場景中突破、優化、迭代技術成果,讓技術變“活”,才能擁有真正的“硬實力”。

10月,中國西北,年產1600萬噸的黑山露天煤礦。設備轟鳴運轉,塵土飛揚間,希迪智駕無人駕駛礦卡車隊正在有序行駛。

這個從今年6月開始運行的智慧礦山項目現場,有56臺無人駕駛礦卡和800多臺有人駕駛礦卡等作業車輛同時作業,創造了目前世界最大無人駕駛混編紀錄。

剛開始,有人不屑一顧:“路況複雜,車型巨大,老司機都要小心翼翼,沒人的話能開嗎?”還有個別司機“出難題”,在行駛時故意插隊,想看看無人駕駛礦卡如何應對……

壓力給到了希迪智駕這一邊。

羅哲說,混編要求多車、多設備精細化協同,不僅要確保安全,還得做到工作效率不低於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是靠坐在辦公室寫代碼能夠解決的。

必須到一線去!希迪智駕派出近20人的團隊,在礦上一待就是一個多月,吃住在礦山宿舍,工作在作業現場,深入理解需求,只爲找到技術與場景的精準對接點。

頂着風吹日曬、灰塵撲面、噪音轟鳴,希迪智駕的“技術宅”在礦山上混得“灰頭土臉”,換來的是企業無人駕駛礦卡越來越“聰明”:

感知能力不斷提高。僅“障礙物繞行”一個指令,就細化爲數十種決策方案;40米開外,可以精準識別10釐米的障礙石塊,運載效率顯著提升。

決策算法持續優化。僅故障識別一道環節,就研發出包含1600餘項故障檢測的智能系統,作業安全更有保障……

“黑山項目是我們‘把代碼寫在礦山上’理念的例證,實現了超預期交付。”劉洲說,“死磕”技術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迭代、優化的機會,讓希迪智駕的技術和產品有看點,更有賣點。

“這還不夠。”近期以來,馬濰卻多次在團隊內部“潑冷水”。

“‘單車智能’讓我們擁有了礦山市場的‘入場券’,但並不意味着擁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免死牌’。”馬濰分析,礦山無人駕駛車輛增多,技術爭奪焦點必將從“研發一輛聰明的車”,升級至提供智慧礦山建設的“車路雲一體化”技術方案。

事實上,2023年起,希迪智駕在智慧礦山領域的前瞻性技術研發佈局已悄然加速。

在“路”端,希迪智駕研發了路側協同和卸礦管理系統,可以幫助無人礦卡實現精準停靠、自動裝卸;在“雲”端,打造礦山運輸作業管理的核心大腦,負責無人駕駛系統的算法優化、系統調度、遠程操控、運維監管等智能模塊管理。

瞄準“打造一個高效協同、綠色安全的智慧礦山”新目標,希迪智駕再次出發。

在“小步快跑”中邁向更大市場

走進希迪智駕產業園,一臺科技感滿滿的遠程駕駛艙非常吸睛。

不少前來考察的合作伙伴和投資人坐上“駕駛位”,撥動搖桿,操控遠在數公里之外的挖掘機挖土、轉身,4塊LED屏幕實時顯示着挖掘機不同視角的畫面。

如同這臺挖掘機,希迪智駕在備受關注的同時,也要面對各種審視的眼光。

隨着無人駕駛礦卡項目成功落地,一些大企業對這塊業務躍躍欲試,高薪挖人、複製模式的招數頻出。

“大企下場,希迪智駕能否招架得住?”有人發出疑問。

馬濰沒有直接回答。他舉了諾基亞的例子:大如諾基亞這樣的企業,之前手機業務新技術研發投入是蘋果的2倍,並且連續投了10年,但還是被反超了。

即便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但技術的演進趨勢及其帶來的生產變革是確定的,找準機會,主動進擊,初創企業也可能實現爆發式增長。

“我們在創業之初制定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策略,一直堅持至今。”馬濰說。

在封閉場景,穩步拓展無人駕駛礦卡和智慧礦山無人運輸解決方案業務,同時在物流園區等封閉場景“試水”,復刻礦山“打法”。

在開放場景,保持進取心和敏銳度,與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等主機廠深度合作,基於高性能感知技術和算法創新,爲重型卡車智能駕駛賦能。

在車路協同領域,積極探索智能網聯核心技術研發及量產落地,參與長沙、重慶等多地智慧城市、智慧公交建設。

市場給予了最真實的反饋。

以無人駕駛礦卡業務爲引領,今年上半年,希迪智駕經營業績同比增長超過300%;下半年以來,企業在談和意向無人礦卡訂單已經超過往年總和。

今年以來,礦山智能化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等利好政策頻出。

馬濰和同事們深知,行業機會瞬息萬變,看準了,就要抓緊幹。

企業內部,一系列瞄準新政策的業務佈局動作迅速展開,一場場關於智能網聯等前沿技術研發的討論會持續升溫。

“靈活求變、主動作爲,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最好方式。”希迪智駕總經理胡斯博說。

幾乎同時,希迪智駕擁抱國際市場的步伐也在提速——

6月,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希迪智駕主導的一筆1500臺智能駕駛重卡“大單”順利簽約。9月,企業高管團隊分赴澳大利亞等國家,對接多家礦山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合作。

出海,意味着再次走出“舒適區”,對於成立僅7年的希迪智駕,把握幾何?

“中國前沿創新技術和產品備受歡迎。”馬濰說,中東、非洲、澳大利亞等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智慧礦山建設方興未艾,希迪智駕在技術成熟度、案例豐富度、服務完整性上具備優勢,“我們有信心抓住海外市場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