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核兩翼”加速形成之年,北京要如何作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3月19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圍繞“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 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作介紹。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週年。今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在發佈會上重點介紹了今年北京市政府的五方面重點工作,其中首要任務是着力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展現北京作爲。此外,新質生產力成爲今年各地部署重點,着力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發揮北京優勢,也是今年北京市政府的重點任務之一。

“一核兩翼”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的十週年。十年來,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2023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爲10.4萬億元,按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9倍。

殷勇表示,十年來,北京市政府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三地協同工作機制,清單化、項目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核兩翼”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核心區,也是最關鍵的骨架系統。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作爲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承接城六區疏解的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延伸。

殷勇在發佈會上介紹,“一核兩翼”發展格局加速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展開,今年春節前第二批市級行政機關搬遷完成,截至目前,已有近3萬名市級機關工作人員實現了在副中心辦公;雄安新區拔節生長,北京支持雄安新區的“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已實現開學開診,雄安新區的中關村科技園也已揭牌運營。三地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方面也成效顯著。

殷勇表示,下一步,北京將與天津、河北一道,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爲重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着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和示範區,並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繼續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完善區域公路網絡,加快城際鐵路建設,促進區域空港、陸港、海港口岸互聯互通,使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動更加順暢。

二是深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圍繞氫能、生物製造等產業鏈條,“一鏈一策”開展產業鏈延伸和協同配套,共同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羣。

三是共同優化區域發展環境。在營商環境方面突出區域一體,推動出臺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行動方案。在政務服務方面突出“同事同標”,如要新增加企業的資質資格互認事項20個以上。在公共服務方面突出共建共享,促進北京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能夠在京津冀更大範圍內服務好廣大羣衆。

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新質生產力納入其中,並被列爲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今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重點體現在科技創新這個核心要素上,生產力是落實到產業層面的能力,因此推動產業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求。必須加快補上關鍵核心技術的短板,築牢產業安全發展底線,鍛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長板,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殷勇在發佈會上介紹,近年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8500億元,日均誕生337家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各城市首位。北京連續8年蟬聯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首位,進入全球創新型城市前列。

面對全球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變革,殷勇表示,一方面,北京將着力提升科技攻關能力。聚焦“突破”,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計劃,圍繞各個相關領域,努力突破“卡脖子”的技術難題;聚焦“佔先”,圍繞着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20多個方向,積極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聚焦“升級”,圍繞高精尖產業30多個細分領域,強化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北京將重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針對產學研脫節的問題,着重建立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用好“揭榜掛帥”機制,推動產學研更好協同;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難問題,要落實好成果轉化條例,切實保障研發人員權益,讓其充分享有轉化收益;針對科技園區“小散弱”的問題,“一園一方案”,優化提升各分園的發展質量,採取末位淘汰機制,倒逼各個園區提升運營管理能力;針對科研主體活力不足問題,給予新型研發機構更大自主權,政府不干預日常活動,但要加強第三方的考覈評估,對評估結果不佳的,在資金支持等方面逐步“退坡”,實現扶優汰劣。

除此之外,北京還將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引進。比如對於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要建立快速發現、引進、落地機制,對創新團隊實施專項支持保障政策;對於青年科技人才,要更多推出像青年北京學者、科技新星等各項支持計劃,給予他們更多長期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

殷勇表示,北京將統籌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培育壯大各類科技力量,持續深入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計劃,前瞻佈局未來產業新賽道;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製造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鞏固擴大人工智能、高級別自動駕駛等行業領先優勢,着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加快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壓茬推出新的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政策,紮實推進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爲北京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