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速12.9%,北京增幅最大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記者 王紅茹)1月13日,北京大學首都發展新年論壇(2024)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週年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會上,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發佈了《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3》(以下簡稱《指數》)。《指數》從京津冀整體、三省市和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三個空間層面分別構建了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重點分析2013—2022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發展趨勢。結果表明2013—2022年,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從100增長到297.6,年均增速爲12.9%,京冀、津冀間創新指數的相對差距縮小,京津冀協同創新成效顯著。

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速12.9%

隨着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的正式頒佈,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三地間在產業、交通、環境方面率先實現突破,產業、交通的協同也帶來了創新要素的流動與溢出,特別是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疏解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區建設等都帶動了京津冀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地區間創新協作的加強。

“從2013年到2022年,京津冀協同指數從100增長到297.6,年均增速爲12.9%,反映了京津冀協同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教授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

《指數》從以下5個方面闡述了京津冀協同創新取得的成效。

首先,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指數從2013年的19.5增到2022年的69.3,年均增長15.1%,表明京津冀在研發投入強度、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當量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大量的投入也帶來了豐富的產出。

其次,科研合作止跌回升。2013—2019年京津冀城市間科研合作指數呈現上升態勢,2019—2020年受疫情影響科研合作指數下降,之後在2020—2022年止跌回升。

第三,技術聯繫日益頻繁。技術聯繫是增幅最大的一級指數,2022年達到93.5,在五個一級指數中最高,這也反映了北京與天津、河北三地間的技術聯繫越來越頻繁,區域創新協作不斷加強。

第四,創新環境指數增速迅猛。從2013到2022年間,京津冀的創新環境指數從1.4增加到74.6,年均增長55.7%。京津冀在改善交通、網絡、園區等基礎設施方面有明顯進展,爲協同創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創新軟環境的指標也有顯著提高,京津冀創新氛圍明顯改善。

第五,創新績效波動較大。從2013到2019年間,京津冀的創新績效從55.2下降到17.5,下降幅度較大,但2019—2022年呈現波動變化,下降趨勢有所扭轉,創新績效在2022年回升到25.5。

“這說明雖然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京津冀創新績效仍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創新績效的回升主要是由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佔GDP比重提高帶來的,2022年京津冀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佔GDP比重爲5.0%,比2019年高出0.7個百分點。”李國平說。

北京協同創新指數增幅最大

北京協同創新指數增幅最大,協同創新水平仍呈上升趨勢。

《指數》顯示,從2013年到2022年,北京的協同創新指數從661.7增長到1012.3,在三地中增幅最大。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北京的創新能力、科研合作、技術聯繫、創新環境等大部分指標都繼續保持增長。

天津協同創新指數從2017年起穩步增長。《指數》顯示,雖然2013年之後天津協同創新指數經歷了波動的過程,但2017年之後,恢復了穩步上升的態勢。2022年,天津協同創新指數達到542.0,在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2019-2022年期間仍保持7.2%的增速。

河北的協同創新指數增速在2022年放緩。《指數》顯示,2021—2022年,河北的協同創新指數從366.3增長爲384.1,相比於2013—2021年期間增長速度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京冀、津冀之間的創新指數相對差距在縮小。《指數》顯示,2022年,北京、天津的協同創新指數分別是河北的2.6倍和1.4倍,均比2013年的倍數(6.6倍和4.8倍)有較大幅度的降低。

責編:郭霽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