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MAGA之下的美中互動關係

中、美兩強的互動與博弈,無疑仍是今後全球局勢發展的主旋律。(美聯社)

2016年,川普在首次參選美國總統時,主打的競選口號就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選上了,做了一任四年,表現一般,要不然競選連任也不會輸給拜登。如今四年後捲土重來,主打的口號仍是MAGA,終於獲勝,且是大勝,揆其主因有二:一是選民對現狀不滿,從個人的工作、物價、生活(如「零元購」),到國家在國際間的處境、影響力及形象,普遍有着失落、挫折、不甘之感,深深懷念過去曾經有過的一段輝煌,MAGA的訴求,打中了選民心中的要害。 川普2.0,追求與實現MAGA,面對內、外兩方面形勢的挑戰。對內,是建制派的不滿與反撲,還有就是如何重振及提高政府效率的問題;對外,則是中國的持續崛起對美國霸權構成的壓力。

中、美兩強的互動與博弈,無疑仍是今後全球局勢發展的主旋律,值得做一些全面且深入的觀察。

首先,就博弈的大格局來看,美國一方,終極目標是MAGA;川普的戰略思路是三個主義:新孤立主義、新重商主義、新工業主義;至於策略,則是川普最自豪的「交易的藝術」。至於中國一方,終極目標是偉大復興與國家統一;階段性策略是持續崛起;爲此,當下必須把握的是力求美中及區域關係的穩定。

明顯地,雙方的終極目標並非完全一致,但階段性的過程仍存在着不少博弈、競爭、合作或交易的空間,可分別就不同的領域作進一步的觀察與研判。

貿易方面,川普必然以關稅爲手段,對付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對手。中國近年來已明顯降低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更多地重視國內統一大市場及開發耕耘南方國家市場,承受衝擊不至太大,何況美國本身也會因通膨顧慮而有所制約;再者,美國也會因此弱化與一衆盟國的關係而在國際戰略上間接有利於中國。總的來講,中國會付出一定程度代價,但應可承受。

科技戰仍將持續,但長期而言,美方的邊際效益會遞減。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壓力往往對中國形成了倒逼效應,隨着時間將逐漸明顯,這也是不少美方科技企業家如比爾蓋茲及馬斯克所擔心的。

產業戰也將持續,對象也是全球,但中國首當其衝。川普將力爭美國企業迴流,某些特定企業如臺積電與三星將面臨更加左右爲難的窘境。與此同時,歐洲與中東的戰事將迫使當地企業繼續外移,主要流向美國,但也有部分流向中國。要之,美國打產業戰的效果,主要還是決定於美國本身的投資與生產環境,這部分,就要看馬斯克在政府效率委員會上的表現了。

地緣政治方面,美國與原本旨在圍堵對付中國的一些框架如AUKUS(美、英、澳)、四方會談(美、日、澳、印),及美國與西太盟國(日、韓、菲)等的關係,會否因新孤立主義的傾向而有所變化,值得關注。中國與東協與中亞的強化關係,及中國與印度及與日、韓的改善關係也值得觀察。

軍事與太空領域,主要是中、美兩強的競爭,無論在西太及對月球、對火星的競爭將更形激烈。

國際空間方面,美國的退羣與計較或不利於美國在國際的影響力;中方有包袱,但形象在改善之中,惟速度緩慢。

最後,臺灣問題,川普對臺灣索求更高保護費,要求臺灣大幅提高國防預算,此與他對其他盟國的要求相仿,但是否會演變成華府與北京之間的一種另類「交易」,值得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