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齊東向: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10月30日,在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7屆年會上,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齊東向表示,中國把“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列入宏觀經濟治理部分的工作部署,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自明。面對複雜嚴峻、不確定性上升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市場預期的作用格外重要。

“對經濟日報而言,我們的有利條件在於有一定基礎。對於‘危中有機’的考驗、‘化危爲機’的經驗,我們有長期的跟蹤和報道,理論和實踐上有不少積累。面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深刻變局,經濟日報要切實提升宣傳報道的吸引力、影響力,成爲‘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主力軍,需要全心投入、全力探索。”齊東向說。

齊東向介紹,一是打磨精品,樹立高質量發展標杆。比如連續4年推出“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行”系列深度報道,生動反映各地區、各領域如何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如何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取得成效。這些報道用心策劃、用情采訪、用力打磨,精品意識貫穿始終,對重大問題、重大現象、重大趨勢的分析和判斷都有獨到之處,在某個領域、某個範疇、某種實踐上樹立了高質量發展標杆。二是引導預期,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比如編輯部文章《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針對性強、觀點鮮明,不迴避矛盾,不淡化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大家全面辯證地看中國經濟怎麼了、怎麼看、怎麼幹。三是正本清源,廓清高質量發展輿論環境。比如《破除對“三次分配”的認識誤區》,明確先富幫後富、回報社會自覺自願原則;一批企業調研生動展現致力創新創造的優秀民營企業,反映各級政府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明確態度和務實舉措。四是眺望警示,守護高質量發展之路。從創設“經濟論壇”專欄、“頭條熱評”融媒體專欄,到爲14名記者開闢個人署名專欄,經濟日報以實、新、快爲標尺,大膽嘗試機制創新,舉社上下寫評論,激發出內容生產的強勁動力,增強了經濟大報引領經濟輿論的底氣和實力。

齊東向表示,媒體融合,始終是內容爲王,努力做到以針對性塑造吸引力、以有效性引發影響力。而達到這個標準,既需要人才隊伍,也需要機制創新。經濟日報的探索還在路上。經濟日報將繼續以中央黨報、經濟大報的政治站位,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賀信囑託,在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中,努力當好“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生力軍。 (經濟日報記者 孫昌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