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落實「以核減煤、以綠永續」
圖爲核二廠。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三位國民黨新當選的立法委員日前召開記者會,聲明就任後會立即修法延役核二與核三廠,同時啓動核四全面檢查,在安全無虞下可以推動重啓核四。在大選過程中,民衆黨也有類似主張,因此三位立委希望民衆黨把這個議題當作啓動藍白合作的示範。
能源供應是否充足穩定,攸關產業能否順利發展,能源價格也影響到國內物價,因此能源議題十分重要且急迫。另外,現在國際上不但把核能當作乾淨能源,而且許多國家紛紛重啓核能,因此新政府就任是重新檢討核能政策的最佳時機。
過去八年民進黨政府的目標是「2025非核家園」,預訂在2025年核三廠二機到期時,就準時退役,到時候臺灣的核能發電就會完全終止。同時,爲了因應核電終止、供電不足的問題,另外一個重要目標是,到2025年時綠能發電佔比要達到20%。然而,過去這八年,民進黨政府用盡各種方法,不計成本的大力推動綠能發電,結果綠電佔比從2016年的4.5%只增加到2023年的8.6%。依這個速度來看,2025年綠電要達到20%根本不可能。
大家都認同推動綠電很重要,但絕對不是短期間可以快速達成的,需要一個長期而全面的規畫。大多數國人對於民進黨快速的終止核能其實是有疑慮的,所以在2018年11月的公投中,通過「以核養綠」,顯然大多數國人希望循序漸進,在綠電供應充足以前,先以核電滿足國人需求。
民進黨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在綠電無法立即擴增的情況下,造成許多重大問題:首先,過去八年出現過四次全臺大停電,這當然與電力供應不穩有關。其次,爲了補足綠電不足,只好擴大火力發電的供應,其中又以燃煤發電爲最大宗,臺中電廠火力全開。然而,燃煤不但排放CO2,還會排放PM2.5,對國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傷害,導致近年來臺灣人罹患肺癌的人數大增,所以許多人說這是「用肺發電」。第三,爲了推動綠電,臺電高價購買綠電,但是電價卻無法比照上漲,結果造成臺電龐大虧損。爲了彌補虧損,政府計劃增資臺電資本1,500億元,但還是無法彌補。最後,因爲綠電價格昂貴,取得購買資格者會有龐大利益,黑白兩道競相爭取,黑金政治隱然再現。
另外,歐盟大力推動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上路,到時候臺灣企業在出口時,很可能會被徵收碳關稅,因此國內增加使用不會排碳的綠能或是核能就變得非常重要,核能自然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選項。所以,不論是從能源供應穩定、從能源價格,或是從環境永續的角度來看,維持一定比例的核能都是有需要的。當然,核能不是唯一選項,核能可以看成是協助能源轉型的一個重要項目,長期來看,即使是維持核能,我們發展綠能的決心仍然不能改變。所謂「以覈減煤、以綠永續」就是這個意思,相信絕大多數的國人都會同意這個觀點。
最後,如何處理核廢料,也是使用核能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該相互合作,解決核廢料的問題,新北政府應該儘速覈准啓用位於新北的乾式核廢料儲貯場;同時,中央政府立即啓動研究並尋找臺灣是否有合適的長期儲貯高階核廢料的地下地點,而不應把這一個問題丟給地方政府處理。這一個過程非常冗長,應該早日啓動,因爲不論是否廢核,高階核廢料處理的問題都需要徹底解決。
總而言之,核能在臺灣是一個不可偏廢的能源,而且這是一個經濟與科學的問題,不應該當成政治問題,更不應該變成意識型態,朝野應找到符合臺灣人民最大利益的能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