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中共三中全會 習進一步集權
中共廿屆三中全會十五日起在北京召開,涉及經濟和深化改革政策,以及重要人事程序,將對中國大陸未來政治、經濟、軍事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圖爲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左)日前出席在哈薩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路透)
中共廿屆三中全會十五日召開,無可否認這是一次遲來的會議,又是一次具轉折性的會議,不論是會前已寫就的決定稿,還是鐵定要過關的人事程序等等,都將對中國未來的政治、經濟、軍事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一屆五年,五年中通常要開七次中央全會,除了一頭一尾的兩個全會與換屆組班子相關,另外五次全會都會通過一項決定、解決一個問題,其中三中全會因歷史原因,自一九七九年以來都是談改革。今次三中全會已定下是要通過「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入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在中共中全會上要通過的全會決定,就是會議的核心議程,在覈心議程外,還有一些固定的重要議程,其中最重要是中共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要總結得失進退;另一重要程序就是人事議程,對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的撤職、處分和增補等。
形勢緊繃 不「洗太平地」
看中共中全會的召開,首先要看背景,即召開之際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今次背景說來話長,簡言之是形勢緊繃,變幻莫測、前景未定。傳統上中共重要政治會議前,都要洗太平地,今次內外都沒去作這方面努力,在內外政經的濃雲暗霧外,增加了一個主汛期、大洪水的大陰影。
會議背景不簡單,要把四天的中全會進程大而化之,可簡化爲一個焦點、三個看點。焦點就是大會核心議程,要通過的深化改革決定。這個決定稿已寫好,全會要用一天半時間分團組審閱討論,修改後交全會通過。對這個焦點怎麼看也有一個簡單方法,就是當局在會前對此作的最後造勢和鋪墊。
有關這個焦點的造勢鋪墊,今次由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五篇系列評論及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七篇系列述評爲主要工程,目標是爲中全會和中全會決定提前定位,以達致「凝聚信心和力量」。但也透露出即將通過的決定的主要內容,即把堅持中共黨的領導定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證」,「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未來要推進的定名「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等等。
而未受外界注重,在中共黨內相當關注的是三個看點,首先叫做大勢分析。中共所有重要政治會議都有一個內外形勢分析的環節。這個大勢分析將在習近平向大會作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全會預計有半天時間來討論工作報告,其中重點是統一對內外大勢的認識。
李尚福、秦剛 將有交代
第二個看點是人事議程。二中全會後被抓起來的、被免官職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按程序要由大會作出決定免去中央委員會的職務,有的是追認之前中央政治局作出的決定。這個程序中的關鍵,在於要向中央全會公佈他們的罪狀或問題,比如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到底犯了甚麼罪?前外交部長秦剛到底有甚麼問題?都得有個交代。
第三個看點在備受關注的經濟,這也是主事者有意透過全會來統一黨內認識的。今次中共全會前,經濟界有很多分析猜度,但可能多數押錯寶,他們沒有注意到有個刻意安排的「會前會」,即總理李強突然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與企業座談會」。
通常這個座談會在有關經濟工作的會議前召開,但今次召開,純爲三中全會,目的是要釋放對經濟形勢的定論,即一是透過參會專家之口,說的「儘管宏觀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市場積極因素正逐步匯聚」;一是由李強親口說出:「需全面、真實地掌握當前狀況,並鼓勵企業多反映真實情況,多提出務實建議」,以及「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目前較爲複雜,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問題需要下大力氣才能解決,期望進一步有效實施宏觀政策,持續努力,形成合力,提升政策執行效能,以促進未來的健康發展。」
中共決策層 無救市打算
這意味着,中共決策層在三中前,沒有認爲經濟有大問題,也不可能有重大政策調整去「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