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上市公司盈利修復透露三大看點

王麗新

截至8月31日,滬深兩市共有510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報,從中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整體經營韌性較強,盈利整體進入邊際修復軌道。上半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2.4%,其中二季度下降0.4%,降幅較一季報的4.5%明顯收窄。在筆者看來,上市公司盈利修復有三大看點值得關注。

一看業務。主營業務基本盤穩健,內生動力是“提利”支點。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淨利潤中經營性損益佔比爲91.3%,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企業盈利內生動力進一步激活。

經營性損益佔比的提升,表明上市公司對非經常性損益的依賴程度較低,主要靠核心業務的運營和發展來增厚利潤規模,作爲其提升盈利能力的支點。一方面,這有助於減少盈利的波動性,提高財務穩定性;另一方面,也預示着公司已夯實主營業務基本盤,核心利潤增長潛力可期,有望提升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的信心。

從行業表現來看,今年上半年,在28個實體大類行業中,13個行業盈利正增長,農林牧漁、社會服務、電子、汽車、公用事業等行業增幅靠前。比如,消費電子、汽車行業、食品飲料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4.4%、22.7%、14.1%。

這主要基於兩大積極因素的推動。一方面,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居民商品類消費總體穩健、旅遊出行復甦等,爲上市公司提升回報能力提供支撐。比如,京滬高鐵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3.77%,首次突破60億元,創上市以來新高。另一方面,內因的作用始終是根本性、第一位的。隨着消費模式、產業業態、服務場景及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相關上市公司通過自身努力,積極拓展市場、研發新品,提高產品和服務溢價能力,業績“含金量”不斷提升。

二看亮點。海外業務實現躍遷式增長,“全球化”成爲“提速”新方向。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佔比超過13%,爲2005年以來最高;實體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佔營收的比重達11.9%,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佔營收的18.9%。

從細分行業產品出口情況來看,電子、家用電器、汽車行業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6%、13.8%、10.7%。比如,美的集團全球生產基地出口業務上半年累計發運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0%。

國際競爭實力進一步彰顯之際,“全球化”正成爲上市公司發展換擋提速的新方向。拓展海外業務,構建企業第二乃至第三增長極,已成多個行業上市公司的共識。一方面,企業增設海外事業部,結合當地資源與自身產業及產品優勢,降低海外運營成本。以滬市公司爲例,上半年,76家公司公告新設海外子公司、投資項目等“出海”動作。另一方面,從傳統行業到新興行業,企業的“出海”結構正不斷優化升級,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爲代表的“新三樣”已成出口主力軍。比如,比亞迪上半年海外銷量達20.3萬輛,同比增長173.8%。

三看動能。研發驅動技術創新,數智化成“提質”關鍵詞。在生成式AI蓬勃發展的驅動下,科技創新正推動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聚集。在此過程中,研發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數智化轉型是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降本增效的利器。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滬深兩市實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7094.6億元,同比增長5.1%。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驅動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迅猛發展,爲消費電子、半導體行業“走出去”提供新發展契機。與此同時,大模型正在賦能千行百業,從傳統的養殖業、製造業到高端裝備、綠色環保、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智化成爲上市公司半年報中頻頻出現的關鍵詞。上市公司通過搭建數字化智能化平臺,爲自身戰略佈局提供更精準的決策依據,推動業務和管理創新,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總體而言,“研發驅動+?數智化轉型”齊發力,一方面提升上市企業的全球化競爭力,另一方面促進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和轉化,加快培育產業新動能新優勢。

展望未來,儘管面臨國內外種種複雜環境,但我們有理由堅信,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有望溫和回升,中國經濟亦將漸進修復向好,爲世界經濟繁榮注入更多活力。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