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同比增1.8%

8月26日,財政部公佈今年前7月財政收支情況。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663億元,同比下降2.6%。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擡高基數、去年年中出臺的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影響後,可比增長1.2%左右。

對下階段走勢,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後幾個月,隨着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響逐步消退,將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支撐。

扣除特殊因素影響

收入可比增長1.2%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滑,主要是受到特殊因素的影響。比如,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擡高基數、2023年年中出臺的減稅政策導致減收等。如果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響,1-7月全國收入可比增長1.2%左右。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組成。1-7月,全國稅收收入111240億元,同比下降5.4%。

從主要稅種看,今年前7個月,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41303億元,同比下降5.2%,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政策翹尾減收等因素影響;第二大稅種企業所得稅30702億元,同比下降5.4%。

前7個月,第三大稅種國內消費稅10004億元,同比增長5.5%,主要與成品油、捲菸、酒等產銷增長有關;個人所得稅8529億元,同比下降5.5%,主要受去年年中出臺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導致減收等影響。

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同比增長1.8%,與一般貿易進口增長態勢基本吻合;出口退稅12824億元,同比多退1632億元,支持了外貿出口增長。

此外,前7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576億元,同比下降55%。自去年8月起,我國對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與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土地增值稅收入繼續下滑。

地方盤活閒置資產

帶動非稅收入增長

稅收收入下降的同時,非稅收入保持增長。今年1-7月,全國非稅收入24423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與上半年(同比增長11.7%)基本一致。

說到非稅收入,人們往往會解讀爲“罰款”。實際上,根據財政部2016年頒佈的《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辦法》,除“罰沒收入”外,非稅收入還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國有資本收益、彩票公益金收入等一共12項內容。

對非稅收入的增長,財政部曾做出解釋。2023年一季度,全國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0.9%,快於稅收收入增速。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閒置資產帶動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32.4%,拉高了非稅收入增幅。

可見,地方盤活閒置資產是帶動非稅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

財政支出方面,1至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2.5%。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4.3%,農林水支出增長8.2%,城鄉社區支出增長7.2%。

特殊因素將影響財政收入到何時?如何看待下半年財政收支運行形勢?財政部方面表示,後幾個月,隨着宏觀政策落地見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響逐步消退,將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支撐。財政支出方面,後幾個月,預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將平穩增長。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整體緩解

2023年以來,財政部推動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財政部在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空間內安排一定規模的再融資政府債券,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隱性債務等,緩釋到期債務集中償還壓力,降低利息支出負擔。與此同時,按照“省負總責,市縣盡全力化債”的原則,各地統籌各類資源,制定化債方案,逐項明確具體措施。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各方面協同努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隱性債務規模逐步下降。總的來看,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7月,各地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7749億元,主要用於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前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督促地方進一步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提高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採寫:南都記者 楊文君 趙唯佳 綜合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