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國新任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

4月21日,美國參議院無異議通過了美國現任太平洋艦隊司令約翰·阿奎利諾海軍上將接任即將退休的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的提名。這一提名的最先動議還是在上屆特朗普政府的末期,新上任的拜登政府仍然提名阿奎利諾,說明阿奎利諾在美國政界和國會具有很高的認可度。

出身“硬核”的艦載機飛行員

約翰·阿奎利諾於1962年出生於紐約長島的亨廷頓區,1984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獲物理學學士學位,隨後加入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參加飛行訓練,1986年8月獲得飛行員翼章,正式成爲戰鬥機駕駛員,開始其漸入佳境的職業軍人生涯。

作爲優秀的艦載機駕駛員,阿奎利諾先後在第142、第41、第11艦載戰鬥機中隊服役,駕駛機型包括第三代F-14A/B“雄貓”、第四代F/A-18C“大黃蜂”和F/A-18E/F“超級大黃蜂”,搭載航母平臺分別爲“企業”號、“羅斯福”號和“福萊斯特”號。後來,阿奎利諾先後擔任第43艦載戰鬥機中隊指揮官、第2艦載機聯隊和第2航母打擊羣指揮官,搭載航母平臺爲“布什”號。

其間,根據美軍職位輪換制度,阿奎利諾先後擔任大西洋打擊武器和戰術學校教官、海軍作戰部部長助理國防部長辦公室武器系統和高級開發助理、大西洋艦隊航空兵司令部訓練部主任、海軍艦隊司令部執行助理等職。在這一階段,阿奎利諾經過基層艦載機中隊、教育訓練單位和海軍領率機關等多種職位的歷練。

根據美國國會1986年通過的國防部《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美軍軍官晉升高級職位必須有聯合崗位任職經歷的規定,阿奎利諾還擔任過美國聯合司令部戰略和政策總監、聯合參謀部作戰協調副主任、太平洋艦隊海上作戰部聯合參謀長等職位;此外,還曾擔任美國海軍作戰部負責作戰、計劃和戰略的副部長,任美國中央司令部海軍司令時,兼任美國海軍駐巴林第5艦隊司令。

在擔任上述職務期間,阿奎利諾曾參加的實戰和演訓包括:1992年,海灣戰爭後代號爲“南方守望”的伊拉克禁飛區監視行動;2001年,代號爲“持久自由”行動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代號爲“伊拉克自由”的伊拉克戰爭;2006年在代號爲“高貴之鷹”的行動中,完成第五代戰機F-22A的第一個實戰飛行任務

表現出色的職業生涯和豐富的實戰經歷爲阿奎利諾帶來諸多榮譽,他曾兩次獲得“海軍傑出服務獎章”、5次獲得“功績軍團獎章”、兩次獲得“銅星獎章”,以及“阿富汗戰功勳章”“伊拉克戰功勳章”“全球反恐服役勳章”“軍隊遠征勳章”“軍隊服役勳章”等。

阿奎利諾的任職涵蓋戰術崗位、軍兵種各級指揮崗位和參聯會不同聯合崗位,同時還有戰術教官等教學崗位,履歷豐富、資歷複合。其中,作爲海軍專業人員最“硬核”的資質,是他長期擔任艦載機飛行員的資歷,並擁有飛行第三代、第四代戰鬥機和多次參加實戰的經歷。

航母打擊大隊是美軍的戰略機動力量,其主要戰鬥力即艦載機,艦載機飛行員在身體和反應能力等綜合素質要求方面甚至超過航天員,因而對世界任何國家軍隊都是稀缺和寶貴的人才。阿奎利諾的總計飛行時間達到5100小時,駕駛艦載機在航母上的攔阻着艦次數達到1150次。這一資歷和能力,在美軍高層指揮員中傲視同儕。

左右逢源的“鷹派”戰將

約翰·阿奎利諾被提名時的職務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太平洋艦隊是印太司令部的海軍部隊指揮機構,司令部設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下轄美國海軍第3和第7艦隊。阿奎利諾於2018年5月17日從中央司令部海軍司令調任此職,接替太平洋艦隊原司令斯威夫特。後者因爲第7艦隊所屬第15驅逐艦中隊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接連發生撞船事故,造成艦船嚴重毀損和17名水兵死亡,失去升遷機會而提前退休。當時,海軍中將阿奎利諾接任斯威夫特是由特朗普提名後獲國會聽證通過的。

特朗普在2020年11月3日美國大選開票顯示敗選之後反常操作,於11月9日宣佈解除馬克·埃斯珀的國防部長職務,由美國家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米勒擔任代理國防部長。12月7日,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米勒宣佈:總統特朗普提名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擔任印太司令部司令,接任即將退休的菲利普·戴維森。

特朗普這種在已經明確敗選後更換國防部長和提名重要戰區司令的做法,無疑有“搶風頭”下先手棋、對下屆政府耳提面命的“越位”嫌疑。但是,新上任的拜登政府仍然提名阿奎利諾,這說明阿奎利諾在美國政治環境下,受到民主、共和兩黨的共同認可。

阿奎利諾左右逢源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爲他的軍事專才得到美國政壇的普遍認可。事實上,美國新政府上任後,在戰區司令這樣重要的崗位人選上有自己的傾向和選擇並不奇怪,民主黨政府另選他人也不乏理由。在阿奎利諾任職太平洋艦隊司令期間,所轄第9航母打擊大隊的“羅斯福”號航母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得不中止任務停靠關島處置疫情,這直接導致美國海軍代理部長莫德利和“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爾去職。這一事件中,阿奎利諾是比海軍代理部長莫德利更直接的指揮官,不太可能完全沒有責任

另一方面,是因爲阿奎利諾所具典型職業軍人的“鷹派”色彩,爲美國前任和現任政府所看重。在2018年美國太平洋艦隊指揮權的交接儀式上,接任者阿奎利諾表示:大國競爭已經重新成爲對美國安全和繁榮的核心挑戰,在印太地區大國競爭的風險顯然更高,自己的任務即在海上與任何對手展開迅速或持久作戰行動並最終贏得勝利。

2019年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印太戰略報告》以來,美方艦機在我周邊海域,特別是南海、東海、臺海等敏感地區的活動及演訓明顯增加。拜登政府上任後,這一態勢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太平洋艦隊作爲美軍在印太地區的主要海上軍力,無疑在這些活動中擔當主要角色。阿奎利諾毫不掩飾對抗中國姿態,體現出鮮明的“鷹派”色彩。特朗普政府不在“羅斯福”號航母疫情事件上對他問責,拜登政府繼續提名其擔任印太戰區司令,阿奎利諾對華強硬的“鷹派”色彩都是重要原因。

力推“太平洋威懾計劃”

4月21日,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對阿奎利諾接任印太司令部司令的聽證會上,阿奎利諾表示,美國需要增加對印太地區的軍事投入,大力推進“太平洋威懾計劃”,以對抗中國的影響力。對此,俄克拉何馬州參議員吉姆·英霍夫表示,“很高興確認阿奎利諾領導印太司令部”,因爲“他是防守中國、落實我們國防戰略的正確領導人選”。

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和國防戰略明確將中國作爲“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和“大國競爭”主要對手,並將太平洋戰區改名爲印太戰區之後,出於使命任務需要和自身利益考量,印太戰區不斷主動爲自己“加戲”。

“太平洋威懾計劃”源於2020年美國會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只能單列一項14億美元的“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用於提升駐太平洋地區美軍的導彈防禦能力、增強印太地區美軍的前沿部署態勢,以及通過提升互聯、互通、互操作性和信息共享能力,加強印太同盟和夥伴關係等目的。

3月初,即將退休的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將“太平洋威懾倡議”進一步落實爲更加具體的“太平洋威懾計劃”,即在2022至2027財年逐年增加投入,5年內總共投入270億美元,打造針對中國的所謂“四大支柱”:提高聯合部隊殺傷能力、改進區域兵力結構及部署、加強聯盟和夥伴關係,以及開展戰區聯合部隊和與盟友的戰術創新實驗、演習等。與2014年針對俄羅斯的“歐洲威懾計劃”投入200億美元相比,針對中國的“太平洋威懾計劃”預算申請多出了70億美元。

在美國的全球霸權和各大戰區劃分裡,印太戰區的責任區域最爲廣闊:西起非洲東海岸、東至美國西海岸、北起白令海峽、南至南極大陸。美國關注的全球熱點也大多在這個區域,包括朝核問題、臺海問題、東南亞反恐問題、南亞次大陸印巴領土爭端等。

美國在全球的重點關注地區主要有三個:在歐洲主要針對俄羅斯,在中東主要針對恐怖主義,在印太主要針對中國。當前,美國政府正在全力從中東地區撤出,包括多年來一直努力從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撤軍,主要目的就是騰出手來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

對此,一方面我們要毫不畏懼。無論是中國的軍力還是綜合國力都已今非昔比,中美迎頭相撞的後果,包括當事兩國乃至整個世界都難以承受。美國新政府上任以來,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都強調外交手段是解決國際問題的首要選擇,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則表示,中美有競爭也有合作。阿奎利諾雖然一副強硬姿態,但也表示“我們在與中國競爭,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衝突”。

另一方面,我們要冷靜剋制。中國的崛起誰也阻擋不了,時間在我們這一邊。美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活動,拉幫結派炫耀武力,主要是爲了擾亂我們的心志,分散我們建設、發展的定力和注意力,以遲滯甚至破壞中國發展。看穿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做到“亂雲飛渡仍從容”,絕不隨對手的節奏起舞。哈里斯來了又去了,戴維森來了又去了,阿奎利諾又能怎樣?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