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大學資源 高雄明誠中學推創新體驗課程
明誠中學高一生採訪錦興行藍衫店老闆謝國耀,瞭解美濃老街的過往歲月。圖/明誠中學提供
近20位天主教高雄明誠中學高一生日前在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學生帶領下,跟着已故作家三毛的文字,到美濃訪耆老,參觀電廠、瞭解水雉覆育,用行動、新視角累積學習經歷。
明誠中學教務主任陳淑琴表示,「一起來美濃~『FUN』心玩『STREAM』」是由中山大學社創所、明中老師石業雙語STREAM教學團隊研發行動踏查課程,三天的課程,前兩天由社創所研究生帶高一生到美濃老街訪耆老,踏查美濃湖水雉覆育現況。再由社創所教授楊士奇講授「編輯思維專題討論」,學生分組討論三日所見所學,提出心得報告並和小組分享。
第三天有他校高中生加入,參訪運轉已超過百年的竹仔門發電廠,學生要分組討論、交報告外,回校後還要強化對發電史、發電原理的瞭解,再去鳳山國中、鼓巖國小,教國中小學生認識電學,這也是校方首次嘗試橫跨K12的教育對話。
陳淑琴指出,明誠原本就有開設城市走讀課程,着重認識先民生活、在地古蹟,已帶學生走過左營舊城,去柴山淨山、檢測水資源,但此次行動教學與走讀課程不同,加入了能源、城市發展、地方創生等永續議題,學生還得先修專題討論法,體驗多元的學習方式。此外,學生也要把耆老分享的故事,透過文字與影片記錄下來,不但成爲專屬的學習歷程檔案,校方也預計下學期舉辦成果發表會。
高一真班學生林祐希說,此行除了學到川流式發電的原理和運作,也在廠長鄭財河身上學到「找到問題並改善,然後向前走」的道理。同班同學張智崴表示,這次的課程開拓不少視野,從藍衫店老闆謝國耀分享的故事,美濃湖畔聽到的水雉覆育故事,「原來在看不見的地方,有很多人爲文化傳承、環境保護、動物覆育而努力」。
高雄竹仔門發電廠廠長鄭財河爲高中生導覽,介紹電廠的運轉模式。圖/明誠中學提供
高雄竹仔門發電廠廠長鄭財河爲高中生導覽,介紹發電廠的發電、運轉模式。圖/明誠中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