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成立AI學程聯盟 學生可拿證書助就業

「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整合全國大專校院的人工智慧教育資源,提供學生跨校學習的機會,由人工智慧師資充裕的大學輔佐師資不足的學校。記者李芯/攝影

因應AI浪潮帶來的產業需求,教育部今日召開記者會宣佈成立「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整合全臺25所大專校院提供AI相關課程,從本學年開始實施。聯盟共提供4種學程,讓從AI入門到電資領域的學生修習,完成學程後,由教育部發給學分學程證書,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教育部長鄭英耀表示,高等教育除了各自發展特色外,也應合作分享資源,讓臺灣新世代年輕人有更好的學習機會。「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整合全國大專校院的人工智慧教育資源,提供學生跨校學習的機會,由人工智慧師資充裕的大學輔佐師資不足的學校。

該聯盟開設4類學分學程,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說,每個學程都是15學分,只要是想要了解AI技術、卻不知道從何開始的學生,都可以修「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建立程式設計、機率等先備知識,以及人工智慧導論、倫理及應用。修習完畢後,可以繼續修「人工智慧工業應用學分學程」,瞭解人工智慧在智慧製造的應用。修完前兩個學程,或是電資領域的學生,則可以修習「人工智慧自然語言技術學分學程」及「人工智慧視覺技術應用學分學程」。

教育部表示,學程初期爲確保跨校修課品質,目前每個課程修課限定1200人,課程運作順利後逐步擴增修課人數,也會開放讓更多大學加入聯盟,希望3年後能讓學程修課人數上限達到萬人規模。

另外,爲了讓臺灣產業界知道哪些同學有AI能力,將由教育部發給學分學程證書,提升學生日後就業競爭力。臺灣IBM諮詢合夥人、IBM高雄軟體科技整合服務中心總經理林翰表示,企業界非常關心AI教育,在招聘新進員工時,不再着重是否爲理工背景、會不會寫程式,而是有沒有溝通、協調、運用科技的能力,學會與AI共存、協作的人才,敘薪等級和調薪等級也會不一樣。

臺大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林軒田在學程中以英語開設「機器學習」課程,因爲課程相對吃重,人數限制500人,今日下午1時20起就開始第一堂課,並開放YouTube直播旁聽。他在介紹課程時說,若機器學習是火,那我們還在「已知用火」的時代,當學生有機器學習的技術,卻沒有辦法妥切使用在專案上,就會出問題,因此希望透過核心討論,告訴學生如何使用技術。

原本要出席記者會的清華大學資工系教授陳宜欣,今早因教授「資料探勘與應用課程」學程沒有出席,本學期由她規劃5門課,包含林軒田開設的機器學習、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朱威達開設的人工智慧導論、臺灣大學資工系教授張智星及數學系助理教授陳君明開設的金融科技導論,以及清華大學資工系教授高宏宇開設的自然語言處理。陽明教大教務長陳永升透露,該校下學期也將在聯盟中提供「深度學習」課程給學生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