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漫談/小島秀夫著作《創作的基因》到底多愛meme? 一窺7成是電影的男人的腦迴路
圖/大家出版
在我開始創作遊戲之前,還是個無名小卒的學生時代,當時我靠着享有故事傳遞給我的 MEME 恩惠,才能活下來。當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苦惱之際,我可以參考這些故事當作指引,藉由體驗未知的時空來拓展自己的世界,並且淬鍊對事物的看法及感性。
-《創作的基因》p.303
作爲當代仍活躍在第一線、且最知名的遊戲製作人之一,儘管小島秀夫的作品不見得受到所有人喜愛,但凡有玩過他遊戲的玩家,應該都可以承認其中的創意、遠見,以及堪稱廣博的知識涵養。《潛龍諜影》系列的老粉,或從《死亡擱淺》才入坑的新玩家,有時候可能都不免要好奇:是什麼樣的背景歷程,讓小島能做出這些頗具開創性的成就?
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曾寫過《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大家出版社在 2022 年年底上市的《創作的基因》(創作する遺伝子 僕が愛したMEMEたち),集結了小島秀夫在某一時期發表的文章,或許也可說是「如何造就遊戲設計師如小島」,讓我們得以一窺其思想發源的片隅。
評論與推薦:小島式書單
單看「創作的基因」這個書名,可能略有誤導的嫌疑。要是你因此認爲這是一本小島秀夫談論如何創作的心法,那恐怕就會錯意了。實際上,「書籍、電影、音樂,賦予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無限創意的文化記憶」,從副標才知道:這其實是小島讀書/觀影的心得合集。
《創作的基因》內容主要分成兩章,分別是第一章:「我愛過的那些 MEME」,和第二章:「某天,在某處,喜歡上的事物」,都來自小島過去在雜誌上發表的專欄文章〔前者是《達文西》(2010~2013),後者是《papyrus》(2007~2009)〕。除此之外,還要加上前言和後記,以及一篇與星野源在 2019 年的對談(從內容可以得知,這場對談應該是在《死亡擱淺》上市前進行)。
結合輕度的時尚與藝文類型雜誌,其中《papyrus》已經停刊。 圖/角川株式會社、幻冬舍
這些專欄文章大多是書評或影評。可以想像當初雜誌社進行邀稿時,提出的企劃主題大概是:「OO 名人平常都看什麼書/電影?」而小島也十分大方地分享他喜愛的作品。雖然按其本人的說法,這隻佔了他閱讀量的一小部分,但也有超過四十篇的心得收錄其中:
收在這本書裡的文章,不過佔我運用自己雙腳、眼睛和頭腦選出的書籍和電影的極少一部分。就是這個陣容,不,這個脈絡,創造了小島秀夫這個人以及作品。它們傳給我的MEME,供給我創作以及延續生命的能量。
-《創作的基因》p.015
將這些心得評論羅列成閱讀清單,可以直觀發現小島的涉獵範疇極廣,簡直到了無邊無際的地步。隨意分類例舉,其中就至少有:嚴肅文學(《沙丘之女》、《寄物櫃的嬰孩》、「惡童三部曲」等)、科幻文學(《星辰的繼承者》、《復活之日》等)、犯罪/偵探小說(《黑暗,帶我走》、《一個都不留》等),以及其他各種類型小說(《阪急電車》、《衆神的山嶺》、《劫持波音七四七》等)。甚至就連古典文學(〈山月記〉)以及兒童遊戲繪本(《找到了!》),也在他侃侃而談的範圍之列。
一些年輕讀者,可能都是從《文豪Stray Dogs》的二創形象來認識中島敦和〈山月記〉的。 圖/角川株式會社
除此之外,漫畫當然也不會被放過,同樣不拘於題材和時代:《假面騎士》、《漂流教室》、《海街diary》、《蠟筆小新》、《2001夜物語》、「島耕作」系列等,顯然都成爲他創發思考的養分。至於電影就更不在話下,畢竟這位在青年時期曾夢想投入電影業的遊戲製作人,可是曾說過「我身體的 70% 是由電影組成的」(僕の體の70%は映畫でできている)這種話。也因此,在他的推薦表單上會看到《死刑臺與電梯》、《計程車司機》、《銀翼殺手》、《2001太空漫遊》等經典盛名,是毫不意外的結果。
作爲一位情感橫溢的創作者,小島有時候會在心得中談到作品本身和他人生的連結。這與其說是評論,倒不如說是生命經驗分享。客觀以評論寫作而言,此種寫法可能有待商榷;但正因爲是小島秀夫寫的文章,這反而成爲本書中最有趣的部分,得以讓我們更瞭解「小島秀夫這個人」。
像評論日常家庭小說:《宿星之聲》,便談到關於他在中學時,早逝父親之回憶;《死刑臺與電梯》從他生平第一次受困在故障電梯中聊起;《神仙家庭》、《草原上的小木屋》、《蠟筆小新》等家庭劇,影響其對於「建立理想家庭」的看法;《超人力霸王賽文》則蘊含了小島對童年初戀:超級警備隊.友裡安娜隊員的回憶...。
菱見百合子飾演的安娜隊員清新甜美,難怪少年小島會對她魂牽夢縈。 圖/翻攝自 livedoor 部落格
談及《週日洋片劇場四十週年紀念 澱川長治的世界名片解說》,更從「電影解說員」這個只存在於昭和時代的獨特職業,帶出小島少年對電影的啓蒙(也包括其父親偏愛電影所造成的影響)。而聊起 Walkman,我們才知道爲什麼小島長久以來經常鍾情於 SONY 陣營,將其製作的大部分遊戲都在 PlayStation 系列主機上發行:因爲 SONY 開發出世界第一臺隨身聽,讓他學生時代得以將喜愛的音樂(像是也有收錄在本書中的 Joy Division)帶在身邊聆聽,藉此排遣寂寞。相信是這樣的經歷,成就他對於品牌的忠誠吧(雖然文中他也坦言,在音樂主流規格從類比過渡到數位後,他便開始使用 Apple 的產品了)。
時至今日,小島秀夫依然維持着廣泛閱讀的習慣。近期最顯著的例子,像是去(2022)年的美少女特務槍戰/日常動畫:《莉可麗絲》播出後,他就到處表現出對於這部作品的欣賞。除了個人推特上贊聲頻頻、掛名推薦動畫小說化,更每每穿上人物印花 T 恤,不忌場合地大方示愛:
那麼...在哪裡才能買得到呢?.jpg
...都要六十歲了還有如此驚人宅力,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而我們也有好理由相信,像小島這樣持續保持着不斷吸收新事物的活力,一定還能夠做出更多更棒的遊戲,以饗殷殷企盼的玩家。除了《死亡擱淺2》,搞不好還能搞個《莉可麗絲》遊戲版,讓網友的玩笑弄假成真呢。
讀前須知:一些內容問題
本書開出來的作品清單繁多,相信按圖索驥進行閱讀,應該能得到不少收穫。比較可惜的是,其中部分提及的作品在臺灣並未授權出版(像是《珍妮》、《悟》、《漂流》等)。不過凡是有在臺灣出版的書目,都在本書的作品介紹頁和索引,附上了譯者和出版社資訊;包括書中各處引文,也直接參照該作品的臺灣中文版譯文(還附上頁碼!)。大家出版社在翻譯及編輯上之用心,着實令人銘感五內。
另外,或許是因爲當初在雜誌上撰稿時,寫作初衷是基於推廣閱讀而作,小島從不吝惜給予他所愛的這些書或電影高度評價,卻總是沒有談論作品本身的短處,也是讓個人稍感遺憾。有些小說或電影被他寫得像是完美神作、此情只應天上有,好像真的沒有缺點似的。但我想,如果他至少指出哪些作品的哪些特色,適合哪些偏好的讀者參閱,大概更能提高本書評論的參考價值也說不定。
當然,我也必須承認,當我看到小島提到《劫持波音七四七》時,竟然會說:「這正是我生涯精選書單冠軍!從來沒見過任何一本書能超越這個故事。」如此溢美之詞,還是挺讓人感到好奇的。就純粹打書、推廣而言,他這樣的策略或許是成功的吧。
然而,這中文版的封面美感還真是一言難盡... 圖/輕舟出版社
而若是非常不喜歡在讀小說或看電影前被劇透暴雷的讀者,可能也要留意:小島秀夫的評論寫作是「全文有雷」的。一來,評論本來就要依據文本內容進行,二來,小島選擇的文本多半爲比較早期、已經蓋棺論定的名作,所以也沒什麼好防劇透的。事實上個人認爲,即便小島在文中有談論到故事的情節,通常也應該不會影響到之後讀者再自行閱讀的樂趣,屬於劇情簡介的範疇。其中唯有「惡童三部曲」例外。由於雅歌塔.克里斯多夫這套經典,一定程度上採取了「後設小說」筆法,當小島討論其中劇情,就必然會讓還沒讀過的讀者失去驚奇感。如果很在意自身的閱讀初體驗,那在讀本書時就要稍微留意一下了。
最後,是一點個人抱怨。
我認爲小島在本書中,實在太常用到「MEME」(迷因。爲了避免和「網路迷因」意義混淆,以下同本書用法,均以 MEME 表示)這個詞彙,氾濫到讓人感覺廉價的程度。而很多時候,他即使沒有使用 MEME,對於意思表達也不會有任何影響。舉例如下:
那是因爲,在「生還」當中,存在着不屬於動物,而是屬於人的意志(MEME)。不僅是活着,而且要活着返回人的世界。爲了讓超越本能、賭上性命的 MEME 流傳下去,而進行的挑戰,這纔是生還吧。
-《創作的基因》p.095-096
...本來應該很簡單的道理,被這麼一寫,就搞得像是很複雜一樣。而當小島試着將所有提及的事物,都視爲 MEME 來指涉時,那這個 MEME 就顯得一點都不特別了。這種現象在書中第一章特別嚴重。單純就文字技巧而言,反覆使用相同語詞,在寫作上可不是種好策略。
溯本追源,這或許是當初爲了要扣合雜誌專欄主題:「我愛過的那些 MEME」,才如此特意經營。月刊每個月讀一篇覺得還好,但彙整成書後一口氣讀完,就令人感到相當煩躁。會有一種「寫作者剛學會炫砲的新詞彙,就忍不住想一直用」的感覺。
小島秀夫當然沒有真的那麼菜。他第一次在公開媒介上使用 MEME 這個詞,應該可以追溯到 2006 年,《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在當年度 E3 展上的十五分鐘預告。
雖然同樣有過場動畫太長的問題,作爲系列劇情完結篇,MGS4 故事也真的收得漂亮。 圖/KONAMI
影片接近尾聲(扣除雷電出場秀一波的橋段),是 Solid Snake 經典的吞槍一幕;透過大冢明夫渾厚低沉的嗓音,說出那段經典臺詞:
「戦爭は変わった。ひとつの時代が終わり、俺たちの戦爭は終わった。だが俺にはまだ、や 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事が殘っている。最後に課せられた罰は、俺の遺伝子、ミームをこの世から抹消する事。それが、俺に殘された最後のミッション。」(War has changed, but there's one more thing I do. One last punishment I must endure. I have to erase my genes, wipe the MEME from the face of the earth. This is my final mission.)
-《潛龍諜影4:愛國者之槍》E3 2006 宣傳預告
Snake 於此表達出不只 Big Boss 的基因,連同其一脈相承的戰爭文化,也希望能透過自裁來根絕,是有着悲壯情懷的英雄輓歌。小島這邊的臺詞設計使用 MEME,足以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但之後他在書中當作口癖而過度濫用時,反而就失去那種味道了。
絮語
在離開 KONAMI 後,小島沉潛了一段時間,並前往冰島旅遊,當地遺世獨立的風光、優美獨特的音樂風格,成爲了他之後《死亡擱淺》美學重要的一部分。之於創作,貧乏的生活經驗往往很難產生豐富多元的內容;而就像小島秀夫所不斷推廣的,閱讀就是最快能擴展經驗的方法。透過廣泛的閱讀汲取不同資訊,也更有助於我們個人的言行、思想,乃至於創造力的啓發。
無獨有偶,漫畫之神手冢治虫過去就曾鼓勵後進要多看電影;近年在漫畫界炙手可熱的藤本樹,也以觀影無數著稱(《煉鋸人》動畫化對他來說最爽的部分,應該就是 OP 有着大量致敬電影經典的畫面)。而不同文化載體之間更會互相來回影響,產生新的化學反應。像是着有驚悚冒險漫畫傑作:《夏日時光》的田中靖規,總是在單行本後記大談他近期打過的電玩;這或許說明了爲什麼《夏日時光》部分橋段和氛圍,會帶有《血源詛咒》的影子,令人相當興奮。
在遊戲製作的歷程上,本書並不會告訴玩家那些實務面的操作和經驗。但透過一系列懇切的閱讀分享,我們仍能從較外圍的層面,去嘗試理解小島秀夫是如何思考,進而藉不同作品的觸動,鑄成他一路走來的不朽成就。而這些「創作的基因」,也經由其知無不言的熱情,確實傳遞到你我的身上。
《死亡擱淺2》還會有什麼新把戲,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圖/Kojima Production
仍期待小島秀夫的下一部作品,還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
圖/Kojima Production、小島秀夫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