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爲本” 推動“智能向善”——中外人士熱議新華社《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報告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4日電 題:堅持“以人爲本” 推動“智能向善”——中外人士熱議新華社《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報告  新華社記者  在14日於新疆烏魯木齊舉行的第六屆世界媒體峰會開幕式上,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發佈《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智庫報告,引起中外人士廣泛關注和熱議。  多位中外媒體、智庫及國際組織人士認爲,隨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範圍內蓬勃興起,新聞媒體行業迎來諸多新機遇,但也面臨多重新挑戰。這份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報告的發佈恰逢其時,對於指引人工智能時代的媒體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全球新聞媒體需牢記社會責任使命,堅持“以人爲本”,推動“智能向善”,爲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匯聚力量。

“對媒體從業者很有幫助”  “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報告。”黎巴嫩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瓦里夫·庫邁哈在看過報告後對新華社記者說,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包括新聞媒體行業在內的很多行業都發生巨大變化。  克羅地亞《晨報》主編瑪麗亞娜·塞韋爾·托特告訴記者,她認爲這份報告“非常專業”,有大量數據和研究支撐,還提出行業倫理標準,對新聞媒體從業者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說很有幫助。  爲撰寫《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報告,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課題組以中、英、法三種語言面向全球新聞媒體機構開展問卷調查,受訪者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現,隨着人工智能技術“井噴式”發展,新聞媒體行業迎來產能新驅動、體驗新升級、業態新前景等新機遇。約三分之二的全球新聞媒體對於生成式人工智能對行業的影響持積極態度,多數媒體已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超半數媒體已開始應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爲我們提供改變新聞媒體的絕佳機遇。”南非獨立傳媒集團總編輯蘇博拉蒙內說,“人工智能是一種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顛覆性技術,我們應該擁抱它。人工智能爲媒體行業注入更高效的動能,它能承擔繁重工作和瑣碎任務,讓記者和創作者有更多時間來策劃、表達,有效開展報道,呈現內容。”  新加坡智象集團主席高羣耀對人工智能重塑電視媒體產業有切身體會。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技術能提供定製化推薦、實現生產自動化、提升受衆觀看體驗,正在徹底革新內容創作、傳播以及與觀衆互動方式。    虛假信息需各方共同努力解決  報告指出,由於人工智能技術自身的不確定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新聞媒體行業發展的同時,濫用、惡用這一技術的行爲也使得虛假信息生產及傳播呈現大規模、多樣化、病毒式等特點,不僅侵蝕着新聞媒體的社會信任基礎,還引發全球信息環境的真實性危機。  半島媒體集團執行總裁特別代表薩拉赫丁·阿卜杜拉則把人工智能形容爲一把“雙刃劍”,認爲人工智能將對人類社會多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美利堅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教授阿米塔夫·阿查裡雅說,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報告剖析了人工智能應用加大發展鴻溝的問題,“這非常好”,這些問題日益普遍,值得全球各國關注。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李大宏對人工智能技術濫用催生的虛假信息風險深有感觸。他說,如今,互聯網上的信息泥沙俱下,一些人通過捕風捉影、移花接木來製造謠言、混淆視聽。人們若是對網絡信息不加甄別、照單全收,就容易受騙上當。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幹事柯邱鳴說:“我們需要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被應用的,尤其是這些新技術如何導致虛假信息、仇恨言論的泛濫等問題。”  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副總編輯德米特里·戈爾諾斯塔耶夫說,人工智能爲大衆傳媒創造巨大機遇,但同時也帶來新挑戰。虛假信息和“深度僞造”的傳播是一個重大問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來解決。  巴西聖保羅報報業集團首席商務官馬塞洛·索薩·利馬·貝內斯說,在當下虛假信息氾濫的國際輿論生態中,新華社爲提供準確、可靠的全球信息作出重要貢獻。    全球媒體堅守責任使命至關重要  報告提議,新聞媒體需肩負社會責任使命,堅持“以人爲本”,推動“智能向善”,從加快智能驅動、提升媒體價值,立足善意使用、健全倫理規範,加強對話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堅守人工智能時代下的責任與使命。  高羣耀認爲,“以人爲本”和“智能向善”是新聞媒體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工具時需要堅持的重要原則。新聞媒體行業肩負着巨大的社會責任。隨着人工智能時代到來,許多新聞媒體機構和從業者陷入新的迷茫,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媒體的責任與使命》這份報告提出的倡議至關重要。  “在人工智能時代,流量固然重要,但絕不能飢不擇食,”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說,“對於媒體行業而言,我們需要的是正能量的流量,以加強與鞏固本身存在的價值。”  塔斯社社長安德烈·孔德拉紹夫表示,在當今世界,人工智能已開始改變媒體行業面貌,重要的是齊心協力把握這一機會、增進共同福祉。“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保持專業水準、進行客觀理性思考、踐行求同存異的中國智慧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我們的確存在差異,但履職盡責、爲社會謀福利這一共同使命,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