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藥價跌 年底恐缺藥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公佈4月的藥價調整,大砍4,551項藥價55.3億元。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公佈4月的藥價調整,大砍4,551項藥價55.3億元,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被砍價的藥品有九成以上爲「老藥」,有廠商手上13款藥品有九款計劃不生產,「六個月左右就可能造成部分藥廠停產,最快年底恐引發缺藥潮」。

不過,藥廠業界有不同看法,臺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東茂指出,若因爲衛福部今年砍藥價造成缺藥,預期受傷僅是規模較小的藥廠,上市櫃藥廠較能以更彈性的方式來因應。

健保署上週公佈,本次調降幅度最大的前三名,依序爲大腸直腸癌治療藥品、乳癌藥品和治療胃跟十二指腸潰瘍的胃藥,黃金舜說,被砍藥價的新藥佔7%,超過專利15年的老藥佔93%。

黃金舜說,逾九成被砍價的老藥,假設五家廠商生產某一款藥品,健保覈價10元,但廠商需與醫院再次議價,一顆價格從10元變成6元,這就是所謂的藥價差,醫院端已經拿走了一大半利潤,隔年藥價調整時,健保署參考廠商開給醫院發票,認爲仍有4元空間,當然繼續再砍。

以軟便劑(氧化鎂)爲例,健保署覈定每顆2元,這已經是藥物「地板價」,但醫院跟廠商議價後,藥廠可能只最後只拿到8毛錢,也就是在健保藥價砍一次、醫院議價再砍一次,這就是爲什麼氧化鎂藥證有五張,卻只有一家廠商願意生產。

黃金舜說,老年人口變多,就醫用藥就會變多、健保署應該要未雨綢繆,認爲半年後就會衝擊。藥師公會預估目前國內600萬名慢性病患恐受影響,建議議價弱勢藥可由健保署統一採購。

延伸閱讀

糖果藥價變多 廠商不想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