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必優一審勝訴,燕窩酸業務下滑仍待解

歷時兩年多,國內最大的不飽和脂肪酸ARA供應商嘉必優在與中科鴻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科鴻基”)N-乙酰神經氨酸(燕窩酸)的技術秘密糾紛案中一審獲得勝訴。嘉必優稱,一審勝訴爲公司燕窩酸的市場開拓掃清障礙。中科鴻基方面則稱,對於公司是否發起上訴暫時無法答覆。

作爲公司多元化戰略業務組成,嘉必優燕窩酸產品收入從2016年的29.43萬元躍升到2021年的5574.2萬元,並將市場範圍從奶粉、營養品拓展到美妝個護領域。然而,受兒童奶粉客戶去庫存等因素影響,嘉必優燕窩酸收入2022年、2023年連續下滑。

嘉必優一審勝訴

嘉必優與中科鴻基的訴訟糾紛始於兩年多前。2021年12月,中科鴻基因商業秘密糾紛,對嘉必優、嘉必優子公司武漢中科光谷綠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光谷”)、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湯臣倍健”)提起訴訟,稱嘉必優與中科光谷共同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其基於相關菌種組合、製備N-乙酰神經氨酸的生產和應用商業技術秘密。

訴狀還稱,中科光谷利用該技術生產、銷售與原告產品相同或實質相同的產品,湯臣倍健明知中科鴻基的前述技術秘密,但仍惡意使用中科光谷生產的前述產品,三被告的共同侵權行爲侵害了商業秘密,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停止侵犯原告涉案商業秘密的行爲,銷燬及拆除相關生產設備、產品等,賠償中科鴻基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等合計515萬元。

資料顯示,N-乙酰神經氨酸,又名燕窩酸,主要作爲營養增補劑添加在嬰幼兒奶粉等產品中。按照中科光谷2020年8月對外聲明,國家衛健委公告中標示的生產燕窩酸菌株SA-8爲中科鴻基擁有,“世界僅此一株,生產工藝無法複製”。中科鴻基北京分公司時任總經理毋生龍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如果通過微生物發酵法生產燕窩酸,嘉必優有可能涉嫌盜竊或者侵犯商業秘密;如果通過轉基因方法生產,那麼可能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嘉必優方面當時迴應新京報記者稱,公司主要通過生物發酵技術生產燕窩酸,底盤用的都是大腸桿菌,但生產工藝不同。“從菌種角度來說,他(中科鴻基)有他的菌種,我們有自己的菌種,我們的菌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7月17日,嘉必優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簽發的民事判決書,判令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涉訴燕窩酸產品系中科光谷聯合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中科光谷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一審勝訴印證了公司燕窩酸產品知識產權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同時也爲公司核心產品燕窩酸的市場開拓掃清了障礙,具有一定積極影響。

中科鴻基一名工作人員7月17日回覆新京報記者稱,其尚未收到敗訴相關信息,對於公司是否發起上訴暫時無法答覆。

燕窩酸收入下滑

資料顯示,嘉必優主要生產不飽和脂肪酸ARA、藻油DHA及SA(燕窩酸)、發酵來源β-胡蘿蔔素等生物合成營養素,產品廣泛應用於嬰幼兒配方食品、膳食營養補充劑和健康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領域,主要客戶有嘉吉、蒙牛、貝因美、飛鶴、雀巢、達能等。

根據招股書等材料,自2013年起,嘉必優開啓多元化戰略,2016年開始燕窩酸的研製和試銷售。受兒童產品領域應用增加等影響,2016年-2021年,嘉必優燕窩酸產品銷售收入從29.43萬元躍升到5574.2萬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從0.16%上升至接近16%。

2022年起,嘉必優燕窩酸業務開始向美妝個護原料領域發力,2023年新增35款燕窩酸備案產品,累計備案達到60款,與麥吉麗、廣州奧雪等多個品牌建立合作。不過財報顯示,受兒童奶粉客戶去庫存等因素影響,嘉必優燕窩酸業務近兩年營收持續下滑,2022年減少38.21%至3444.41萬元,2023年進一步減少32.6%至2321.38萬元,營收佔比回落至5.23%。

對於此前嘉必優燕窩酸業務有何障礙,今年以來該業務發展情況等問題,嘉必優證券部7月19日回覆新京報記者稱,“該案件目前是一審判決,等有了終審結論歡迎到公司進行交流。”

海外市場迎增長

儘管燕窩酸業務營收下降,但嘉必優傳統ARA業務隨着國際市場的開放迎來增長。2024年上半年,嘉必優預計營收爲2.4億元到2.8億元,同比增長20.75%到40.87%;淨利潤預計爲6100萬元到7300萬元,同比增長75.05%到109.49%。

不過,嘉必優此前國際化進程並不順利。2018年投資參股的澳大利亞法瑪科營養有限公司(簡稱“法瑪科”)曾被嘉必優視作“在國際化經營戰略實施方面邁出的第一步”。然而到了2023年3月,嘉必優從法瑪科首席執行官郵件中獲悉法瑪科運營資金短缺十分嚴重,且將申請執行澳大利亞破產清算程序。對此,嘉必優就相關投資及債券進行計提減值,進而導致2022年淨利潤下降50.37%,引起監管部門關注。

2023年5月,因前期未能審慎計提法瑪科資產減值準備,導致2022年業績快報披露不準確,影響投資者合理預期,同時未及時披露對法瑪科相關增資等關聯交易,嘉必優及公司時任董事長易德偉、財務負責人王華標、董事會秘書易華榮被上交所予以監管警示。

另一方面,由於全球最大的ARA供應商帝斯曼在多個國家申請了專利保護,嘉必優海外業務此前一度受限。隨着2023年帝斯曼ARA專利限制解除,嘉必優迎來國際市場的開放。不過這也意味着,嘉必優從此將與帝斯曼展開更激烈的正面競爭。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