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救命藥19日健保共擬會審議 獲給付成患者聖誕心願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友盼救命藥獲健保給付。(圖/罕病SMA肌萎藥物爭取聯盟提供,下同)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會致命的隱性遺傳性疾病,醫師表示,隨着時間過去患者會出現肌肉萎縮、無力,最終讓病患行走與進食困難甚至無法呼吸,但如果及早用藥可以延緩疾病惡化。對於這些與時間賽跑的患者來說,SMA用藥在明(19)日健保署藥物共擬會議進行審議,通過健保是他們最大的聖誕心願。
日前病友團體SMA肌萎藥物爭取聯盟到總統府陳情,希望SMA治療藥物可以獲得健保給付;健保署目前已將SMA治療藥物排入12月19日的藥品共擬會議議程中,讓專家進行討論。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治療在這幾年有很大的突破,截至2019年底,美國FDA共覈准兩個藥物,其中一種是經由背部打入脊髓液裡面,能減少運動神經元壞死,改變病程幫助病患,愈早接受治療愈好,適用於所有SMA患者,在臺灣已於今年年初取得許可證,但健保尚未審覈通過;另一種是經由靜脈注射,適用於兩歲以下的SMA患者,目前臺灣尚未覈准。
▲罕病SMA肌萎藥物爭取聯盟到總統府陳情。
簡穎秀指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由於SMN1基因缺陷,無法產生足夠的運動神經元存活蛋白,致使脊髓及腦幹的運動神經元退化。依發病時間及疾病嚴重程度可分爲四型,第一型嬰兒型最嚴重,通常出生六個月內發病,患者可能終身無法學會坐立,並可能癱瘓、無法呼吸和吞嚥,若無維持系統輔助,通常兩歲前就會死亡。
第二型則是七個月到十八個月大時發病,患者無法獨自站立,需坐輪椅輔助;第三型則是兒童時期會行走後才發病,發病後會因運動神經元逐漸退化而導致失去行走能力;第四型則是成年期發病,雖然症狀較輕,但仍可能影響有肌肉無力之風險。即便如此SMA患者的智力是不受影響,與一般人無異。
▲SMA肌萎藥物爭取聯盟總召李怡潔盼爭取藥物給付。
簡穎秀說,目前臺灣接受治療的病兒,是自2017年開始,因爲臨牀試驗結束後,在健保同意給付藥物前,藥廠基於道義的關係,提供「擴展使用計劃」,由國外廠商無償供藥給符合條件的病兒使用,讓無法等待最急迫的第一型患者可先接受治療,銜接健保給付前的藥物空窗期。然而,第二和第三型的病兒因爲沒有緊急致命的危險,無法納入擴展使用計劃,無力支付費用的家長,只能看病兒逐步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