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落實有感農業政策 比各種大內宣更重要
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總統大選將至,農業部輔選賣力,長達一個多月,除了頻頻開政績記者會遭移大內宣,原本應該嚴守行政中立的行政機關,在多次的記者會、頒獎典禮中,也有執政黨立委穿梭、參加、致詞的身影,司馬昭之心,在選戰倒數時間,格外引人矚目。
通常,各部會或者是各縣市政府,每年年終,會對這一年來的政績進行盤點,並且接受採訪,鮮少有如同農業部般,長達一個多月,各單位輪流上場宣傳;過去幾年來,農業部同仁異常辛苦,除了原本的農業政策、農業事以外,要應付太多「黨」派來的人、交辦的事項,包括奇怪的產銷調節計劃,收購、或者是災損,讓一線人員疲於奔命;推出的政策大多以補貼撐起政績,幾乎把補貼拿掉就歸零。
以農業部最愛談的三保一金爲例,農業保險主要投保者爲強制性保險,自願投保率僅6.17%,比過往年度覆蓋率更下降;開辦27品項、43張保單,其中14張保單、超過三分之一的保單保險覆蓋率低於1%。
鼓勵農民保險,甚至保費都由農業部或地方政府補貼,農民爲何不來保?因爲另一方面大開災損,付錢的保險不一定會理賠,但有民代叫官員去勘災、有吵鬧的災損一定有賠;政策兩相違背,父子騎驢,農業部進退失據。
再談水利會收歸國有後,在談水權時失去了底氣,部分地區連續多年大面積休耕,氣候變遷原因有,乾旱也是真的,但何嘗不是協調水權時,用水優先轉移工業,將農業排除在外所致。
農地農用在這次選戰成爲焦點,但我國的農地,這幾年早已用各種方式、名目,變成設施容許,有水塘,有農舍,還有鋪天蓋地假農業知名,行種電之實的太陽能光電板,蠶食鯨吞下,優良農地拿去做光電,影響着周邊的生態環境以及實際的農業經營,失去了農地,我國農業還剩下甚麼?在經濟發展、綠能政策前,農業部有沒有空間可以大喊「農地農用」。
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2022年統計,我國農業僅佔生產毛額(GDP)的1.39%,在總體經濟上看來微乎其微,但農業部升格後卻是一個超級大部會,一年預算超過1600億元;經過多年政客摧殘,正是農業部喘口氣養生休息時,期待能夠由農業專業幕僚迴歸正向發展,導向正軌,能夠好好做事,比做些表面宣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