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半世紀「淡水消失的景物」 畫家李永沱「不想浪費顏料」開始畫畫
▲淡水河曾經有大船穿梭,李永沱畫展記錄「淡水近半世紀的不復見的景物」。(圖/雲門基金會提供)
淡水河曾經有大船穿梭、古蹟紅樓曾被漆塗成黃色⋯等景象,一名出身淡水望族忠寮李家的李永沱(1921-2005),原本從事機工教職,在快50歲時偶然從倉庫翻到一和油畫顏料,因不想浪費而開始畫畫,記錄了淡水近半世紀的風景,比其它畫家畫出更多景色細節,其中包含許多「今日不復見的淡水景物」。近來受到雲門邀請,即日起至12月29日在雲門劇場藝廊展出。
許多臺灣畫家如陳澄波、郭雪湖、陳慧坤等大師都畫過淡水,不過蔣勳說,與坐着火車往返、短暫蹲點寫生的「外來畫家」不同,李永沱「在地的凝視」特別值得珍惜。他生活在淡水,日夜端詳觀音山、淡水河、淡水老街,比其他畫家看到更多淡水生活的面貌,畫出更多景色的細節,也掌握了生活的情趣。《觀音山下的荷蘭油輪》正是淡水曾是「大船入港」的罕見佐證,而他的第一幅畫作《西窗外黃昏的教堂》華麗莊嚴的凝結了1970年暮色中的淡水地標長老教堂。
▲李永沱畫作展即日起於雲門劇場藝廊展出。(圖/雲門基金會提供)
步入中年纔開始作畫的李永沱曾說,「每個日子都有一個黃昏,每個人的一生也都有一個日落的時候。我希望我的畫筆能夠畫出我人生光彩燦爛的黃昏。」也許因爲這樣的心情,畫作淋漓體現淡水夕照,橙紅色調和細緻的筆觸,帶給觀者親切溫暖的感受。
李永沱一生繪製超過200幅以淡水爲題材的畫作,李家子弟珍藏,大方答應雲門展出,與社會共享。由於李永沱常順手取用家木片、厚紙板繪作,畫作經年擺放,多有斑駁損壞,雲門特別委託藝術修復專家蔡舜任處理,再現原貌。雲門也邀得與李家淵源深厚的古蹟研究學者與建築家李幹朗擔任策展人,將李氏作品依山水、古厝、洋樓的主題分類陳列,同時搭配畫中風景的古今照片,以及其他畫家同內容的畫作展出,成就一個美不勝收,引人穿越古今的精彩畫展。
「山水 古厝 洋樓——李永沱畫作展」由李幹朗策展,在14日開展當天,李家人也出席現場,對於畫作被妥善修復、展出十分欣慰,李永沱的孫子李明儒感動說,「因爲這次展覽,李家的心再次跟阿公在一起!」
這項由新北市淡古蹟博物館協辦的展覽,即日起至12月29日於雲門劇場藝廊展出,民衆可免費參觀,一起神遊穿梭古今,踏入近半世紀前的淡水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