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漁港「眩光量測應用」 工研院運用智慧路燈打造科技漁港

▲工研院運用智慧路燈打造科技漁港。(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姚惠茹臺北報導

工研院今天(8日)在國際照明科技展中,展示已經在基隆漁港規劃執行的「眩光量測應用」,其中包括「漁船辨識系統」、「智慧路燈感測」、「微氣候站」,主要就是提供漁港碼頭作業區的燈光調節,並且對於漁船數量進行管控

2019年臺灣國際照明科技展一連三天在南港展覽館登場,今年工研院展出的應用以下世代LED與OLED創新技術與應用爲主,其中工研院量測中心特別展示「眩光量測應用」,並與基隆長潭裡漁港合作,成爲全國首創導入IOT管理智慧科技的漁港,提升照明品質的同時,更達到適時適度的節能目標

▲工研院量測中心資深研究員陳政憲。(圖/記者姚惠茹攝)

談到「漁船辨識系統」,工研院量測中心資深研究員陳政憲表示,主要是以先進人工智慧演算法分析漁船進出監控,因爲過去不論是由管理人員計算數量,或是安裝GPS都有高成本錯漏問題,對於漁港進出管理不易,因此導入眩光量測來獲知漁船數量。

▲工研院在基隆漁港規劃執行「眩光量測應用」,進行漁船辨識系統。(圖/記者姚惠茹攝)

至於「智慧路燈感測」,陳政憲表示,主要是以照明眩光量測技術,提供室內道路隧道的燈光照明,舉例像是工研院在基隆漁港規劃執行的照明設施,就可以提供漁港碼頭作業區的燈光調節,在卸漁作業開始就提高照明瓦數,在卸漁作業結束則轉爲柔和路燈,避免居民受到強光干擾,還能節省65%的電力,真正達到節能減碳的效用

▲工研院運用智慧路燈導入「微氣候站」。(圖/工研院提供)

最後則是「微氣候站」,陳政憲表示,工研院在基隆漁港導入智慧路燈,不僅可以偵測空氣品質、風力變化警示,還可以獲得溫度溼度氣壓資訊,並隨着風力強弱變化顯示藍色指示燈和黃橘色指示燈,或是在雨霧較大時提高照明瓦數,便利漁民在出海返航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