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人工智能,“飛輪”加速

陳慶春/文

科技行業的範式革命正在發生,一個全新的AI世界即將形成。

每一個個體,都可能擁有屬於自己的AI智能體,它將無處不在,在數字和物理兩個世界裡放大你的能力,讓生活和工作變得輕鬆;每一個企業,也將在AI的驅動下降本提效;整個社會的生產力終將獲得難以想象的躍遷。

對於這樣的社會,1年前僅憑大語言模型,只能止步於想象與預測。如今,我們似乎看到了,地基已露出地面,源於創建這一社會的“生產力工具”——混合式人工智能正加速產生“飛輪效應”。

圖片由ChatGPT4o生成

10月16日,在聯想集團科技創新大會上,英偉達黃仁勳、英特爾基辛格、AMD蘇姿豐、高通安蒙、Meta扎克伯格、微軟納德拉、聯想楊元慶,表達了一個共同的觀點:

AI發生的生態複雜度,遠高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絕不只是大語言模型,它應該包括“生產”大模型的基礎設施,如具備CPU+GPU+NPU混合計算能力的服務器、存儲、高速網絡、軟件、數據、邊緣設備,以及能夠“獲取”大模型能力的混合計算端側設備,如筆記本電腦、Pad、手機、眼鏡等等。

如此龐大而複雜的過程,“生產”的僅僅是公共的基礎AI能力,如果具體到個體或每個企業,還需要“生產”有針對性的個體AI和企業AI。

公共AI+個體AI+企業AI,就是混合式人工智能。這是構築AI新世界的生產力工具,只有混合式人工智能才能塑造AI未來的樣子。

在會議現場,7位AI大佬均表現出了對未來的信心,原因是AI開放生態的每個環節都在飛速進步,讓混合式人工智能的 “飛輪效應”得以發生。

混合式人工智能已無處不在

1年前,大語言模型誕生後,人們對GenAI(生成式AI)技術充滿期待,但也充滿疑惑,它該怎麼用起來?到底是先讓個人用起來(2C),還是讓企業用起來(2B)?

聯想集團董事長、CEO楊元慶提出混合式人工智能(Hybrid AI),通過公共大模型與私有大模型、公有云與私有云的混合使用,落地GenAI,讓AI惠及每一個人。

1年後,混合式人工智能讓“個人AI”、“企業AI”無處不在,再無2B還是2C的討論。

聯想集團董事長、CEO楊元慶提出混合式人工智能

“個人AI”的典型場景,現在已經發生在AI PC上。只要按一下聯想AI PC上的F9鍵,就可以調起聯想AI PC上的AI Now,對着它說:請把我的電腦調亮,它就立即調亮。

也可以根據你電腦裡有的文件發出提問,比如演示這一功能的聯想工程師說:聯想ThinkBook14的電腦特點是什麼?它就立刻給你生成一段非常詳細的、有邏輯的總結文案。如果是我,我可能會說:請寫一篇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文章。

聯想還讓合作伙伴現場演示了一下生成活動海報的過程,只需在對話框輸入要在海報中體現的元素:女孩主題,活動內容,雙方logo,雙方電話會議中提到的內容。一張漂亮的活動海報便在幾秒內生成,畫風高級,文案優美。

AI Now在現場基於個人知識庫生成活動海報

AI Now,是聯想集團AI PC上的AI智能體(AI Agent),功能如同大語言模型的聊天對話框。但不同的是:

第一,在電腦裡部署了一個本地大模型,是基於公共大模型調優、裁剪後的小模型,以確保基於本地數據的訓練、推理,無需上網即可完成AI能力。

第二,可基於本地知識庫(電腦文件)提供本地AI能力,如智能化管理或查找本地文件、根據本地文件撰寫文稿、優化電腦各項功能等等。當然它也可以調用雲上公共大模型或其他專屬特性大模型的能力,如調用AiPPT製作PPT。

第三,因爲是基於本地數據,故而擁有更強的數據隱私安全性。比如用AI Now寫工作PPT再也不用擔心泄密問題。

第四,基於個人數據、知識庫,更具個性化特徵。

AI Now就是用混合式人工智能創造“個人AI”的典型應用場景。它需要,基於公共大模型+本地小模型+本地個人知識庫的混合能力,對用戶需求做意圖理解、決策、執行。對於PC硬件的要求也較高,需要CPU+GPU+NPU的混合異構計算能力。

楊元慶稱:“AI Now讓聯想與衆不同,也讓我們有別於其他公司。個人計算正在轉變爲人工智能支持的個性化計算。”

AI PC只是開始。楊元慶認爲,在確保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個人數據可以跨設備、跨系統、跨應用程序的管理,這樣就可以讓個人數據變得更飽滿,AI更能精準理解個體需求,更懂用戶所想,讓AI智能體進化成個體真正意義上的“AI雙胞胎”。

這一理想並不難實現,聯想超級互聯(Lenovo Connect),就可以讓沒有AI功能的平板電腦AI起來。長按不具備AI功能的聯想平板電腦屏幕時,會立即調用用戶AI PC上的AI功能。

混合式人工智能創造“個人AI”,同樣也在創造“企業AI”。

公共大模型依然在企業AI中發揮着基礎性作用,但私有大模型利用企業數據和知識,在整個價值鏈中支持更安全、更定製、更高效的企業運營和決策過程。因此在企業AI的構建中,必然涉及到公共大模型、企業私有大模型,公有云與私有云的混合使用。

聯想集團已將這一混合式人工智能能力,開始賦能給企業客戶。

聯想助力路特斯汽車製造的質量控制,就運用了混合人工智能:在公有云上進行的AI模型訓練,並在本地和邊緣解決方案上部署推理、通過AI驅動的質量檢測,實現工缺陷檢測準確率高達99%。背後使用到的技術包括:AI計算機視覺+大小模型混合AI+邊緣基礎模型+少鏡頭學習。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方案與服務業務集團(SSG)總裁黃建恆展示路特斯案例

依託混合式人工智能的能力,聯想集團在國內搭建了“擎天智能體平臺”,已開發出500+場景的智能體應用,比如供應鏈智能體、營銷智能體、銷售智能體、服務智能體等等。

聯想爲伊利打造的YILI-GPT,便屬於營銷智能體。YILI-GPT,正在幫助伊利員工通過對話創作文稿、圖片甚至音樂,並調用企業知識庫,以對話的形式解答業務問題,甚至生成代碼。

個體AI與企業AI的實現,是混合式人工智能的小試牛刀。智能體時代的到來,更需要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極致釋放。

智能體時代

混合式人工智能將極致釋放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跟楊元慶的交談中說:“我們希望能生產出數百萬甚至數十億AI智能體。”此前,美國一家知名2B服務企業,Salesforce也曾表示:將在明年部署10億個AI智能體。

英偉達CEO黃仁勳介紹自己的智能體形象

科技行業普遍認同OpenAI提出AI水平的五階段理論:

第一階段聊天機器人,具有對話功能的人工智能;第二階段推理者,解決人類水平問題的人工智能;第三階段智能體,能夠代表用戶採取行動的人工智能;第四階段創新者,能夠幫助發明創造的人工智能;第五階段組織者,能夠完成組織工作的人工智能。

並且,OpenAI認爲,由於GPTo1大大提升了大模型的推理能力,目前AI水平已提升至第二階段,而開發更多的智能體有望推動AI進入第三階段。

一場智能體的競賽由此拉開帷幕。一個智能體的形成就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創建者具備混合式人工智能的能力,而未來智能體的外延還將不斷擴充。

黃仁勳說,智能體將分爲“數字智能體”和“物理智能體”,前者存在於線上數字世界,後者就如同機器人一樣存在於線下物理世界。它們具有同樣的能力:能用自然語言溝通對話,並在充分理解用戶需求之後,採取行動,執行用戶需求。

智能體某種意義上也正是AI應用場景的不斷開發。數字智能體將不只是AI Now這樣在硬件端部署智能體,還將包括軟件智能體,每個APP最後可能都只是一個智能體。未來,無論是個人AI與企業AI的實現,可能就是智能體與智能體的對話,而如何讓不同智能體發揮最大的能力,就不得不有賴於混合式人工智能釋放最大的能力。

同時,智能體能力的不斷放大,又將帶來不可避免的兩大趨勢:

其一,對邊緣側和端側,即本地AI推理能力的需求提升。人們可能再也無法忍受智能體需要反饋至雲端進行推理,獲得延遲幾秒的回答。尤其是物理智能體,比如產線上的機器人以及進入無人駕駛階段的車,更是無法接受延遲反饋。

其二,AI所帶來的不安全性將越來越大。正如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AI教父傑弗裡·辛頓,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深層擔憂:一旦AI失控,就會接管人類,使人類面臨生存威脅。基於此,企業和個體對本地AI能力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

黃仁勳與楊元慶都承認,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事情。他們二人在聯想集團創新科技大會現場聯合發佈了“聯想Hybrid AI Advantage(混合式人工智能優勢集)”,覆蓋AI全棧架構的能力,共計六層:AI基礎設施,數據,軟件層,模型,服務,以及基於現有實踐案例積累出來的、標準化的AI Library(人工智能應用庫)。

楊元慶與黃仁勳聯合發佈混合式人工智能優勢集

楊元慶稱其爲是一個端到端的AI平臺,正是混合式人工智能得以實現的完整體系架構。黃仁勳說:“這使得每家公司都有可能引入大型語言模型,並將其轉化爲自己的智能體,以執行你希望他們執行的具體任務,比如客戶服務、AI數據庫檢索以及許多不同類型的應用。”

AMD CEO蘇姿豐如此評價與聯想的合作:“我非常喜歡我們與聯想的合作,因爲它涵蓋了各個領域。我們都相信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它始於企業AI,延伸至邊緣AI,並最終涵蓋個人AI系統。這正是我們與聯想合作的獨特之處。”

聯想吸引巨頭的根本原因,似乎找到了:聯想具有整合AI底層技術的開放能力,也就是創造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核心競爭力。這可能纔是未來。

混合式人工智能

加速形成“飛輪效應”

Meta CEO扎克伯格幾乎不會參加硬件廠商的大會,但這次他卻給聯想集團帶來了滿滿的誠意。

扎克伯格盛讚了聯想基於Llama大模型建立的AI Now智能體:“真正將PC轉變爲更具實用性和個性化的智能設備。而這也是我們開源Llama的一個重要原因,像聯想這樣的公司可以對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微調,優化其在特定使用場景中的表現。”

Meta CEO扎克伯格介紹與聯想集團的合作

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入合作,聯手打造一款2D應用程序,該應用即將在Meta Horizon商店上線,它能讓用戶無需摘下頭顯即可在Quest中使用摩托羅拉手機。這意味着,用戶可以在一個更大的虛擬屏幕中與手機上的任何應用程序進行交互。聯想也計劃推出搭載Meta Horizon OS的混合現實頭顯。

扎克伯格說:“聯想在設備和操作系統方面的規模和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能夠將突破性的技術帶給全球的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讓更多的人使用上這些技術。”

栽得梧桐引鳳凰。楊元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承認,去年發佈的只是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框架和方向,而今年已變得紮實。他個人認爲,這是最好的一年創新科技大會。此次聯想集團創新科技大會已是第11屆。

這次科技創新大會,聯想三個事業集團IDG(智能終端)、ISG(智能基礎設施)、SSG(方案與服務)的負責人Luca、Vlad、Ken,也算是逐一展示了混合式人工智能優勢集的完整能力。

聯想智能終端:已有60多種產品,通過超級互聯技術,形成了龐大而緊密的終端生態,確實足以吸引各路AI大佬。更關鍵的是,還show了硬件之外的諸多能力,比如軟件平臺、智能家居控制和安全等等。

聯想Learning Zone(AI學習),一個基於人工智能的個人教育軟件平臺。聯想AI Buddy,智能家居語音助手原型機,不僅可以智能控制家居,而且通過視覺交互模塊,一個眼神便能與其交流。

聯想集團展示Learning Zone(AI學習)平臺

特別是moto ai正在開創大語言模型之後的大行動模型(Large Action Models):能從用戶的行爲中學習,理解自然語言,並在應用程序和服務中採取行動。比如想要點一杯咖啡,只需說“給我點一杯咖啡”,moto ai就會找到最近的商店、下訂單,並在準備好時通知用戶。

智能基礎設施:已有80多種產品,從最小的壁掛式邊緣設備,到最大的8路LLM高端服務器。同時擁有165個可定製化的端到端垂直行業解決方案。

聯想集團ISG國際銷售高級副總裁Vlad展示的MOC聯盟(Mass Open Cloud Alliance)應用聯想基礎設施的案例,很好地佐證了聯想的能力。MOC爲波士頓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東北大學和馬薩諸塞大學(UMass)等多所知名高校提供基礎設施支持。聯想爲其搭建了64個 A100 GPU集羣和192個H100集羣。

聯想集團ISG國際銷售高級副總裁Vlad介紹MOC聯盟案例

此次大會現場,楊元慶和黃仁勳聯合發佈了搭載第六代海神液冷技術的最新服務器產品ThinkSystem SC777 V4 Neptune,其裝配的是英偉達新核彈Blackwell平臺。這將是對聯想智能基礎設施未來能力的加碼。

智能服務: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對基礎設施進行包括設計、部署、擴展、維護在內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提升數據分析和治理能力,爲AI模型提供諮詢和調優,以及爲客戶拓展AI軟件生態系統。實際上就是企業AI真正的建設者。

爲了讓企業用戶,快速獲得AI投資回報、輕鬆便捷地使用,並保證客戶所在行業的專業度,聯想集團推出Fast Start服務,保證90天內或更多的時間內展示出AI價值,其原理是,利用NVIDIA AI Enterprise軟件平臺,其中包括NVIDIA NIM模塊化的微服務,爲企業構建AI解決方案。

黃健恆介紹聯想AI FAST START解決方案

AI Library(人工智能應用庫)則更多源自於聯想的實踐驗證,有橫向的標準化解決方案,也有縱向的定製化解決方案,總共有數百個。比如AI Legal Assistant(法務助手),可以幫助擬定各類法務合同,準確性提升了45%,數據可用性提升了80%。

如果混合式人工智能是一個巨大的飛輪,那麼聯想IDG、ISG、SSG業務就是飛輪上的齒輪,這些齒輪之間相互連接,共同推動飛輪的運轉。最初飛輪轉動起來很難,但一圈圈累計下來的動能,將使飛輪突破臨界點,即使不施加外力,也能快速旋轉。如今,混合式人工智能的“飛輪效應”正在加速奔向臨界點。

楊元慶說,AGI的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一定會實現。機會不是搶現成已經很成功企業已經做的事情的飯碗,而是搶奪未來市場的制高點。

混合式人工智能,就是楊元慶和聯想集團想要搶佔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