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發表一篇頂刊,好像這樣也行

來源:丁香科研

在論文撰寫中,除了我們常見的原創性研究、文獻綜述,還有一些其他的篇幅較短的一些文章類型,主要包括correspondence、letter、comment和to the editor(不同雜誌間存在不同,下文統一以 letter 表述)。

尤其在頂刊上,由於各種創新的研究發現,這些短篇文章的發表是最爲常見和激烈的,這也爲沒條件進行大規模隊列研究或者隨機對照試驗的醫生們創造了發表頂刊的機會。

撰寫短篇文章的好處

撰寫短篇文章的這個過程是非常有價值的,可以鍛鍊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英文寫作能力,培養 original study 的 discussion 的撰寫思路,獲得和大咖團隊的學術交流機會等。

傳聞國外醫學院有一門課,是讓學生們對已經完成數據分析的數據進行解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可能對相同的數據產生不同的推論和臨牀價值賦予。

數據是客觀的,而如何解讀數據是主觀的。結論是否可靠以及現有數據能否支持本結論,都是研究者們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所以閱讀文獻的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類似的思考過程。

在閱讀文獻時產生疑問是很正常的,發現問題並提出質疑,其實一篇 letter的 研究思路已經完成了。

此外,由於計算雜誌影響因子的時候並不將 letter 這類文章包含在分母之內,因此,與原始研究相比,這類文章接收率是相對比較高的。

其次,這類文章的寫作和審稿是非常快的,可能一兩晚就能完成初稿,發表時間快則一兩天,慢則少於一月。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雜誌只需要對他人的結論和數據解讀做出一些合理的提問和質疑,而部分雜誌要求作者提供自己的原始數據和分析結果。

如何完成一篇 letter ?

在一個相對較短的篇幅中,將作者的研究結果和我們對這些結果解讀的思考過程用一個比較有邏輯的方式串起來。

一般的格式是先總結這項研究的重要發現。其次,是對研究中數據解讀、研究設計或統計分析不充分的地方提出問題,這個過程要基於已有證據或者某些現象去理性的分析(如研究人羣、觀察終點的差異),而不是基於個人偏好的一個抨擊。

然後,將本項研究和其他類似主題或科學問題的研究進行比較(可能是觀察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最終謙虛地總結全文和提出未來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文獻舉例分析

筆者將基於以下兩篇發表在柳葉刀及其子刊雜誌的文章分別進行舉例分析。

來源:柳葉刀呼吸病學

在這篇短文中,作者首先肯定了本研究的臨牀價值,同時對“至少具有中度膿毒症特徵 "的患者可受益於這種聯合療法的最終結論表示懷疑,因爲這項研究中的患者似乎都患有重度膿毒症。

接下來作者基於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的臨牀定義、入組患者的細胞因子水平和死亡率進行討論,同時列舉既往研究中相反的證據(大環內酯- β -內酰胺類藥物聯合用藥可使重症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受益,而不能使中度重症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受益)以及指南相關意見。

最後總結自己的質疑,並提出需要更清晰的論證以及爭議問題的研究前景。

來源:柳葉刀雜誌

在這篇短文中,作者首先總結了這項研究的主要內容 James Peter Allinson 及其同事這項橫跨約八十年的出生隊列研究,強調了幼兒期肺部健康與成年後呼吸系統疾病存活率之間的密切關係。肺功能受損是兒童早期下呼吸道感染(LRTIs)與成人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之間的中介因素,與社會經濟環境和成人吸菸無關。

然後作者分別對2 歲前患 LRTI 的兒童成年後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與幼兒期反覆患 LRTI 或反覆感染性肺炎(即每年患 LRTI 超過兩三次)的兒童成年後死於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增加的分論點進行論證。

最後提出目前這項疾病的關注和重視仍然不足,強調提高衛生管理機構、醫生和家長的重視程度對於預防和治療兒童早期 LRTI 至關重要,並提出一些潛在的干預策略。

一些寫作建議

筆者也曾就自己研究領域的一篇重要研究撰寫過一次 letter,兩天後就直接接受並發表在 JAMA 子刊上。關於如何撰寫,筆者想從自身的角度再給大家分享一些建議。

來源:文章接收郵件

1.長期關注自己的研究領域,關注前沿動態和頂級核心雜誌。你只有先看到這些文章的發表,纔有可能去撰寫並更容易對他人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評論。

2.寫作前按照 the instruction for authors 去調整和修改自己的手稿,包括但不侷限於提及是否具有利益衝突、文字圖表的數目要求。

3.推薦一些接收letter的高分期刊,如柳葉刀雜誌及其子刊、JAMA 及其子刊、BMJ雜誌這些經典高影響因子雜誌,這些雜誌往往會基於重大的臨牀問題進行研究、覆蓋研究範圍較廣;而換個角度聚焦於專科領域,如筆者關注的歐洲呼吸病學雜誌、美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雜誌也都均接受 letter。

最近,有新消息曝出,《cell》推出全新的發表形式:short article,旨在接收一些以簡短的格式報告研究結果的文章,與letter有異曲同工之處。

來源:Pubmed

隨着文章發表形式和途徑越來越多樣,作者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我們不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而是以更開放包容地對待科學發現,未來讓人充滿期待。

最後,祝大家都能在探索領域前沿的道路上 paper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