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方宣佈退出,中性策略爲何被拋棄?

量化巨頭幻方量化10月18日向投資人發佈公告稱,考慮到對衝產品的風險屬性,公司將逐步將對衝全系產品投資倉位降低至0,同時自2024年10月28日起免除對衝系列產品後期的管理費。

放棄對衝的原因,幻方在公告中給出瞭解釋:因市場環境變化,對衝系列產品難以同時取得收益和縮小風險敞口,潛在收益風險比明顯下降,未來收益將明顯低於投資人預期。

衆所周知,量化基金在A股一直就因爲對衝策略而備受爭議。在今年春節前後的小盤股下跌行情中,量化基金就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幻方是國內量化基金行業的領軍者。此次幻方宣佈放棄對衝,意味着其將退出近年來備受市場關注的市場中性策略,或許在行業中產生示範效應。

市場大漲,中性策略卻逆市下跌

幻方放棄對衝,可能與市場中性策略近期在市場大漲中逆市下跌不無關係。

9月底以來,國內政策轉向催動A股史詩級大漲,但市場中性策略的私募產品卻大幅跑輸,部分產品甚至出現顯著下跌。

據財經雜誌統計,9月最後一週,千象股票中性1號、博普量化對衝6號、平方和智增1號、子午中性二十五號、世紀前沿松柏量化對衝1號等產品一週跌幅均超過了4%,魯民投量化對衝二號跌幅超過了5%,這對於追求穩健的量化中性策略產品可謂是巨大跌幅。

爲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還要從市場中性策略的產品結構說起。

市場中性策略是量化對衝策略的一種。該策略在多頭端持有一籃子股票後,再持有一個市值對應的空頭頭寸(通常採用股指期貨 、融券和期權等),形成對衝組合。

市場中性策略的特點是不承擔市場風險或只承擔有限的市場風險,業績表現主要取決於選股端的選股端的 Alpha收益,整體風險相較於其它幾類量化策略更低。

市場中性策略並非穩賺不賠,要面臨敞口暴露、模型失效、流動性、基差變化等等風險。

此次市場大漲中,中性策略就遭遇了基差變化的風險。產品爲了對衝風險而持有的股指期貨空頭頭寸,在大漲中反而成了“定時炸彈”。

財經雜誌對此有詳細介紹:

事實上,早在此次幻方宣佈放棄對衝之前,市場中性策略就已經在走下坡路。

市場中性策略在中國市場的歷史並不長。由於高度依賴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作爲對衝,市場中性策略在2010年登陸中國後始終不溫不火。直到2017年股指期貨限制逐漸被放開會後纔有了足夠的生存空間。

海通證券指出,近幾年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作爲銀行理財產品的替代產品之一,機構投資者逐漸開始將目光投向市場中性策略。不過,隨着市場上量化產品規模的增加,量化策略的擁擠度也在不斷提升,市場中性策略多頭端的 Alpha 收益正逐漸下行,市場中性策略整體的吸引力也有所下滑。

從年度規模的角度來看,截至 2020 年末,公募市場上共存續 25 只市場中性策略產品,合計規模達到 572.97 億元,爲歷史上的最高點。而在 2020 年後,隨着量化賽道逐漸擁擠,Alpha 收益獲取難度提升的同時,常年貼水的基差也進一步蠶食了收益,部分投資者選擇贖回觀望。

目前公募基金市場上存續的市場中性策略產品共23 只,合計規模約83億元,在權益類產品中的佔比相對較低。且 2021 年開始,市場上並未有新的市場中性策略公募產品發行。

據海通證券不完全統計,市場中性策略在私募的規模也是2021年到達頂峰後逐年下降,2023年底規模爲1301億,在所有策略中佔比不足8%。

而今年春節前後小盤股暴跌行情中,DMA策略(可以簡單理解爲加了四倍槓桿的市場中性策略)在其中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度引發輿論熱議。不少量化大廠的自營損失慘重,很多DMA產品遭到清洗出局,導致行業規模縮水。

據中信證券的統計,受微盤股下跌行情、槓桿融資約束收緊等影響,DMA業務壓降明顯,2024年上半年,資產規模從超3500億元跌至約1100億元,持有股票市值從2900億元跌至約900億元。

7月17日,量化巨頭幻方發佈《關於量化投資若干問題的解答》,就市場對量化基金的質疑做了一一回應。

公開消息顯示,幻方在宣佈放棄對衝前,其對衝產品的佔比也已經不到5%。正如幻方公告所說,公司對衝產品存量規模較小,預計不會對市場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