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盟友牌」越來越難打了

專研美國亞太戰略、中美、中印關係的孫西輝表示,不久前,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態:「儘管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的盟友,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對中國的立場或態度是不一樣的。」讓歐盟與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晶片的立場,保持了距離。可以看出,在美國仍舊強調對中「競爭」的立場下,其盟友和夥伴並不願意「選邊站」。

孫西輝稱,拜登政府實施「印太戰略」與川普顯著區別在於,更重視盟友和夥伴作用。但大多數美國盟友和夥伴比較抗拒,甚至明確反對在中美之間「選邊」。出現這種局面,根本原因在於實力對比和利益差異。

首先,在中美兩大國間「選邊」是愚蠢行爲。對其他國家而言,捲入競爭或是「選邊」,都不符合根本利益。其次,對中「脫鉤」「斷鏈」不符合美國盟友和夥伴自身的利益。

再次,美國與其盟友和夥伴之間存在認知差異。多數亞太國家和美國盟友及夥伴與中國有穩定持續的經貿關係,所以對中戰略關係認知方面與美國有差異。對於中國快速發展,美國產生「霸權焦慮」;西方或認同西方盟友夥伴存在一定程度「秩序焦慮」;其他盟友夥伴則大多不存在明顯「戰略焦慮」,而更希望與中國合作,發展共同獲益。

孫西輝強調,種種跡象表明,多數美國盟友和夥伴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不願也不能全面追隨美國限制中國。日前德國總理蕭茲訪中,不僅反映這些國家重視對中合作機遇,也體現美國對盟友夥伴的影響力下降,政治經濟脅迫和價值觀誘導方式,很難達到華盛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