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2天1夜這樣玩!龍貓隧道里賞螢火蟲、品嚐蓮花火鍋
文、圖/妮可魯的飛行日記
花蓮真不愧是臺灣的後花園,每次去都有新的發現與感動,這次到花蓮玩是住在花蓮市區的捷絲旅花蓮中正館,我們預約的專案含太魯閣族編織體驗,在編織達人的工作室裡挑戰手織「祖靈之眼」,此外還預約了馬太鞍溼地欣綠農園的生態與原民美食體驗,且因正好趕上賞螢季節,額外加碼大農大富平地森林的賞螢導覽行程,走入螢光閃閃的龍貓森林隧道,兩天一夜的花蓮小旅行過得既充實又有身心放鬆到,每個人都沉浸在旅程裡而忘記滑手機呢!
我們搭11點半從臺北出發到花蓮的普悠瑪號,以前總會想利用搭車的時間拿出筆電趕稿,或是拿手機追劇之類的,經過前幾次搖晃到頭暈的寶貴經驗後(普悠瑪號爲求高速行進過彎,因此很晃),我們乖乖的閉目養神,品嚐臺鐵的懷舊火車便當,啃着排骨與滷蛋,安分地欣賞窗外風景。
抵達花蓮後的第一個行程是前往馬太鞍溼地,我們這次沒有租車,而是安排有司機的包車,完全是懶人不動腦之好吃好睡之旅。
馬太鞍溼地周遭歷代居住着阿美族,這裡有豐沛的涌泉與清淨的溪水,溼地裡長滿樹豆,馬太鞍即是阿美族語的音譯,意爲「長滿樹豆的地方」,族人將樹豆視爲吉祥物,常隨身攜帶併到處播種。
我們在溼地旁的體驗館裡除了認識溼地生態,還坐下來玩DIY體驗,用許多生長在縱谷地區的植物種子像是橡樹子、相思豆,以及許多恕我才疏學淺叫不出名字的種子,在老師的指導下黏來黏去竟也做出模樣可愛的貓頭鷹、小青蛙。
結束DIY體驗後,心情也隨之沉澱下來,跟在欣綠農園的主人身後沿着步道漫步在花木扶疏的馬太鞍溼地,溼地裡處處是涌泉,農園主人很聰明的利用涌泉來種植荷花、水生植物與青菜,還飼養了臺灣鯛,夏天暑假時常有親子團帶着小朋友捲起褲管到涌泉形成的溪水裡抓魚,體驗傳統的生態捕魚方式「馬拉告」,抓到的魚可當場煮成「石頭火鍋」。從來不知道,臺灣山林裡有這麼多模樣可愛的種子,我們悠閒的利用各式各樣的種子DIY成貓頭鷹、燭臺,享受輕鬆時光。
欣綠農園裡利用涌泉與溼地鑿出河道,成爲一條與河流相連的小溪,並用空心竹筒連成長排,上面覆以樹枝再蓋上雜草堆,共三層,魚兒游進來躲在裡面,這就是馬拉告。原民的石頭火鍋,真的是用石頭煮的,傳統的方式是將燒燙的石頭放入用棕梠葉做成的火鍋容器中,現代的做法則是用竹筒取代,將切片的臺灣鯛放進清湯中加入米酒,丟入在炭火中燒得滾燙的石頭,水滾肉熟後將石頭取出,趁熱加進涌泉灌溉的水生蔬菜,燙熟後便可端上桌享用。
因爲晚上要趕去看螢火蟲,時間來不及體驗「馬拉告」,但農園主人熱情的邀請我們一起編制阿美族的頭飾,手牽着手踩着慶典舞蹈的腳步跳了段舞,這纔將運動過後飢腸轆轆的大家放去吃飯。
除了石頭火鍋,農園主人還端出許多拿手菜,像是用花蓮紅米炊煮的紅米飯、南瓜醬菜佐山豬肉、炒箭筍、白切土雞、紅燒豬腳、炸溪蝦、鹽烤臺灣鯛、龍鬚菜與脆豬皮拼盤等沿襲阿美族傳統的創意料理,甚至還有豆腐乳做的冰棒與冰淇淋
特別推薦農園主人阿母的秘傳配方作的古早味手工豆腐乳,香氣醇厚,滋味細膩,光靠這一塊就可讓我吃上一碗飯啊!餐廳販賣部有賣一整瓶的喔~
欣綠農園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55號電話:03─8701861交通:由花蓮往南(或臺東往北)走循9號省道,經光復車站後上橋後不久即可見到左邊有臺糖加油站,於臺9線251.7公里處加油站對面有條路右轉即可見大全街約 5 分鐘即到。或是搭東部幹線火車於光復站下車,可事先致電請農園主人朱先生來接。【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走入螢光閃耀的龍貓隧道】
花蓮光復鄉這塊有大安森林公園48倍大的土地上,林務局從2002年開始從全國各地調撥了千百萬株樹苗在此栽植,經過17年的時間造林有成,形成一座廣達1250公頃的森林公園,園中建置了13公里長的自行車道,可騎車在森林內享受森林浴,3月至4月的賞螢期間則特別開放夜間導覽行程,在專業解說員的帶領下體驗一場「螢光浴」。
說來慚愧,我這都市長大的老小孩從來沒有一次看過超過3只螢火蟲,因此當我跟在導覽員身後,走進森林時簡直驚呆,點點螢光就像耶誕節掛在樹上的燈泡,多如繁星般的閃爍,還飄呀飄地像是風吹薄霧般飛舞,偶爾還會閃閃地飛過身際,曾在國內外賞過很多次螢火蟲的旅伴小V都說我很幸運,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光點又特別亮的螢火蟲,說我的賞螢初體驗未免也太幸運!不像臺灣西部地區的賞螢多半在山區,大農大富的森林位在平地,且在步道兩旁形成美麗的隧道,螢火蟲自在地在其間飛舞着求偶與覓食,形成一條螢光引路的龍貓隧道,有種置身在宮崎駿筆下魔法世界的錯覺。
拍螢火蟲好有趣, 因爲黑嘛嘛完全看不到構圖, 也不知道螢光蟲往哪飛 ,每次曝出來都像開獎
螢況超好,感覺攝影功力又上一層樓,恍若走進龍貓森林,螢光一閃一閃就像耶誕燈泡,臺灣真的好美,奇蹟美景不用飛出國,後山就有啊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農場路31號電話:03─8630080交通:花蓮火車站東出口右前方,搭乘「臺灣好行」縱谷線,在最後一站「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下車,假日加開賞螢專車班次,17:00從花蓮火車站發車,約18:20抵達園區服務中心,回程20:40從園區發車。或是搭乘東部幹線在光復車站或大富車站下車,轉搭計程車到園區服務中心。
【捷絲旅花蓮中正館 後花園療愈紓壓住房專案】
賞螢活動結束後,我們從光復鄉開了1個小時左右的車回到花蓮市區,入住捷絲旅花蓮中正館,這次選的是「後花園的療愈紓壓之旅」住宿專案,兩人同行每房3499元起,我和旅伴小V覺得非常划算,就報名了。
住宿專案裡除了包含兩客早餐,還贈送一瓶15ml的快樂桃花源精油、小茶栽堂輕巧盒一盒、太魯閣族編織體驗材料組一份,還可免費參加「編織DIY」太魯閣編織職人課程,藉由編織太魯閣家紋圖案「祖靈之眼」的過程,感受編織的樂趣,以及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
預約專案的旅客,房內都會有六款臺灣PERTH’S KEY柏司金的香氛精油,可利用牀頭的精油擴香儀讓香氣飄散在空間中,賞螢後的夜晚,入睡前點些森林款的木質精油,彷彿仍置身在那片螢光成海的龍貓隧道里,讓點點螢光入夢來。除了基本房型,還可以加價指定名人房,佈置得充滿藝術氛圍,牆上掛著名人的畫作與詩句,還有擺放名人撰寫的書籍。
房間備品有小茶栽堂的茶包,以及哥斯大黎加的咖啡。
家庭親子房也很受歡迎,分爲男孩房與女孩房,男孩房裡有木製小火車軌道等玩具,女兒房則有一整套的扮家家酒。
這也實在太好玩了!男孩房裡的小火車軌道絕對能讓好動的小男孩專心的玩上大半天。
女孩房的整套扮家家酒,以及造型可愛的動物布偶。
房間還備有抗菌液。
飲料等備品當然也換上小朋友喜愛的口味。
館內還有很大的圖書館空間,大人小孩都能在這找到閱讀樂趣。
早餐有公正街包子,是來到花蓮的必吃美食,我個人喜歡配上花蓮剝皮辣椒一起吃,鹹鹹辣辣的可以一次吃好幾個。
這次住宿專案送一瓶15ml的快樂桃花源精油、小茶栽堂輕巧盒一盒、太魯閣族編織體驗材料組一份,若剛好是在編織課程有開課的日子前來,可以到飯店附近的蘇漾手作工坊工坊裡慢慢學着織喔。
捷絲旅花蓮中正館
地址:花蓮市中正路396號電話:03─8900069交通:可預約飯店接駁車服務,搭乘臺鐵至花蓮站,請往西出口(後站)即可
【蘇漾手作工坊 體驗太魯閣族傳統編織文化】
在精油香氛中舒服地睡上一覺後,隔天早上吃完早餐,我們走路到飯店附近的蘇漾手作工坊,參加住宿專案附贈的編織課程。
年輕的女老師是太魯閣族人,本身對於部落的編織傳統很有興趣,這些棉麻織成的布匹在以前都是部落媽媽們準備給女兒的嫁妝,在農忙之餘得空便織上一些,讓女兒的嫁妝豐厚體面,自己也能獲得賢德美名。傳統的太魯閣族織布使用地織機,但因起紋找路的操作方式非常精細複雜,爲了不讓前來體驗的旅客感到卻步,她特地設計了一款簡單入門款,在筆記本上穿洞,教大家用大針與毛線在筆記本上織出美麗的「祖靈之眼」,邊織邊告訴我們有關祖靈之眼的故事,原來這是太魯閣族的家族圖騰,圖案都不一樣,祖靈之眼有守護、保佑家族平安順遂的意義,常縫織在衣飾上,代代相傳。
這些美麗的織布,都是太魯閣族婦女們用手工織出來的,全是母親對家族對女兒的愛。
這就是太魯閣族的傳統地織機,姐只是裝裝樣子,拍個照,完全一竅不通呀。
今天要體驗的是這個!在穿好洞的筆記本上用毛線來織祖靈之眼。
這就是我們要完成的樣本,看起來頗覆雜,但有老師從旁指導,還可幫忙捉刀,不用擔心喔。
蘇漾手作工坊
地址:花蓮市秀林鄉水源村73號【櫻の田野 菜園摘菜煮蓮花養生鍋】
拿着我們剛織好的祖靈之眼筆記本,趁着下午3點的自強號出發前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到當地人推薦的養生蔬菜餐廳「櫻の田野」享用午餐,這家店蠻有名的,在臺北也有分店。
我們點了網路上最有人氣的蓮花鍋,將產自花蓮吉安鄉的食用性香水蓮花放入小火鍋,花苞狀的花朵在遇到熱湯後散開花瓣,成了一朵盛開在火鍋裡的蓮花!搭配許多種原住民親手採摘的野菜,以及我們自己在餐廳後方的菜園裡採的當季蔬菜與香草,與雞肉、豬肉、魚肉、豆腐、水晶餃等豐富食材一同煮食,因食材全是有機栽培,可吃的健康安心,東海岸後花園的純淨之美盡在這一鍋裡。一整朵香水蓮花,在眼前慢慢開花,真的是好美的一幕。
除了選用有機蔬菜,火鍋裡的肉品也都是花蓮產有認證的肉品。
第一次吃到飄着蓮花香的肉丸。
還可到餐廳後方的菜園,親手採摘新鮮有機的野菜及蔬菜,放進火鍋裡川燙享用。
飯後甜點是炸過的紫芋糕,熱呼呼的好吃極了。
從馬太鞍溼地的馬拉告捕魚體驗、大農大富的賞螢活動、太魯閣傳統織布體驗到離開花蓮前的養生午餐,生態保育與重視部落文化傳統的理念貫穿在兩天一夜的行程中,可說是收穫滿滿,非常適合帶着家裡小朋友一道前來遊玩,在玩耍的過程中機會教育呢!櫻の田野
地址:花蓮縣吉安鄉福興村福興七街8號電話:03─8540366營業時間:午餐11:00~14:00,晚餐17:00~21:00,國定例假日(週六、日)11:00~21:00 (全天候供餐)
妮可魯的飛行日記部落格、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