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臺股高點急墜 融資作多啓示錄
臺股本週殺盤不斷,華爾街日報今天分析,除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外,股市過熱與融資槓桿操作盛行也造成臺股大幅回檔,值得美國與其他地方投資人引以爲鑑。
自去年初以來,臺股表現威猛,在MSCI明晟已開發及新興市場指數中一馬當先。本週卻風雲變色,臺灣加權股價指數4天來失血近1615點,跌幅達9.3%,陷入15000點保衛戰;近一年半來表現傲視MSCI明晟指數的寶座恐讓給韓國。
這篇分析寫道,臺股急墜近因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本土疫情惡化,疫情爆發以來大致完美無瑕的防疫紀錄蒙塵。
去年3月起,臺股旺盛行情刺激愈來愈多投資人融資作多,融資餘額衝上約10年來最高水準。但融資操作恐放大賣壓,因爲帳面虧損的投資人會被要求追繳保證金,必須賣掉手中更多股票籌錢。
當天臺股加權指數一度崩跌1417.86點,創史上盤中最大跌點。無論公司經營是否倚重國內經濟,幾乎沒有一檔股票能躲過這波跌勢。
以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爲例,就算獲益於全球旺盛晶片需求,當天盤中股價也一度重挫逾9%。
文章表示,臺灣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增加,對民衆來說是壞消息,對營收逾60%源自美國客戶的臺積電業績卻影響有限。臺灣貢獻臺積電營收比例略低於10%,這項數字可能還高估,因爲賣給臺灣廠商的晶片大多外銷用於其他終端產品。
即使如此,臺積電股價仍直線下探,純粹因投資人需要賣股籌錢,而可能接手的買方爲數有限。
文末寫道:「臺灣絕非槓桿買股增加的唯一地方,美國、印度和韓國都是融資餘額攀升的國家,市場行情大好的時候常如此。這帶來恐慌殺盤風險,一旦發生,實際遭遇困難和不受跌勢起因影響的公司都無法倖免。」1100514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