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我家仇視外省」21歲女悽美殉情 1950年陳素卿案卻驚天逆轉

▲1925年的臺北大橋。(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預計在年底推出的舞臺劇,描述1950年的一起冷案,讓人再度勾起該案件驚天逆轉的記憶。當初21歲的陳素卿被人發現陳屍淡水河岸,原先以爲是本省籍的她與外省張白帆的交往,受到家人反對,2人相約殉情,被稱爲是臺灣版的「羅密歐茱麗葉」,沒想到最後張白帆卻是被以協助自殺罪判刑7年。

該案發生在1950年1月13日,當時一名農民一大早經過淡水河岸時,在十三號水門發現一具女屍警方事後查出女屍的身分是家住桃園縣的陳素卿,初步研判是用棉繩一端綁在石柱,一端套在自己脖子跳下自殺,並留下2封遺書,一封給「致臺灣廣播電臺張白帆先生」,另一封內容較多的則是「致陳素娟」,遺書內容寫下自己和外省籍且已婚的張白帆交往,受到身爲當地望族的家人反對,因此相約殉情。

陳素卿的遺書內容提到,「我們四年的愛情,還是這樣純潔,這樣纔對得起父母和自己的良心。我只怨自己的命運家庭,我怨恨我的家庭爲什麼那樣仇視外省人。」當時全臺都認爲這是一起悽美的殉情案,遺書內容被登上頭版,還附上2人合照,張白帆甚至被以「未亡人」身分出席葬禮,當時臺大校長傅斯年甚至邀集學者發表公開信,譴責本省人對外省人的偏見。

傅斯年寫輓聯,「無緣何生斯世,有情所累此生。」不過案情隨後有了大逆轉,一名報社記者發現,陳素卿遺書內容的文筆太好,她明明只受過日本教育,怎麼能寫出這麼感人優美的中文遺書,而且陳素卿的妹妹名叫陳素「絹」,遺書名卻是陳素「娟」,不可能將自己家人的名字寫錯。事後警方也發現,案發後張白帆一直圍着圍巾,一看竟然有勒痕

原來當初張白帆和陳素卿相約殉情,當時他將自己繩子打了活結,幫陳的繩子則是死結(另一說是陳自己打的死結),結果陳死了,但他掉落水中沒事,原本依照謀殺罪判處死刑,最後依協助自殺判刑7年,此案無疑打臉了當時臺灣當局,原本想磨滅本省籍和外省籍衝突,如今更加深隔閡,該事件也被改編爲多部電影,如知名的電影《少女殉情記》 ,著名的臺語歌河邊春夢》也是在此後廣爲人知。

但出獄後張白帆人從翩翩美男子變成禿頭大叔,之後的遭遇並不順遂,雖在出版界筆名常常更換,曾和他當同事李敖曾說他,「這樣壞的情人!」一生共有過三段婚姻,晚年因爲妻子過世後無人照顧,加上罹患老人癡呆脾氣暴躁,和3名兒子的感情也不睦,死前曾請朋友幫做西裝,2009年過世。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