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40萬人上凱道造勢 韓國瑜如何養出超忠誠粉絲?(上)

●陳睨/政大數位內容碩士、自由撰稿者、辯論人、接案講師。

同一個韓國瑜,有人說爛有人盛讚,有人謂之韓總有人戲稱韓導,到底韓國瑜是怎麼短短時間不靠政績不靠顏值卻能圈粉無數呢?

6月1日是韓國瑜第一次大規模在凱道爲明年 2020 的選舉造勢,韓國瑜的媒體部在下午五點表示已集結 40 萬餘人次(警方清點後估計約 7.5 萬人次),照片視覺效果上真的非常驚人,這股勢潮讓筆者同溫層內哀鴻遍野,風聲鶴唳。大概四點多開始,看到即時轉播就嚷嚷着「充滿亡國感」並沈浸在崩潰中的比比皆是、清算好友或轉發眼球中央電視臺的也大有人在,反對韓國瑜的羣衆似乎在那一霎間才願意相信,對立面的支持者不是羣演稻草人,而是真實會走出門投票民衆

這羣年紀稍長受衆有幾個跟新世代不一樣的特點,基本的有錢有閒這裡不細談,重點在他們是真有動員的執行力,且形成對於政治明星或政黨的忠誠後強硬又不容易改變(想想各種含淚投 OO 的造句通常是誰在傳的)。多數與他們立場相反的年輕族羣,則相對沒有對政黨的專一度,他們更傾向對政策和意見表態展現出投票的敏感性,這使得年輕人的選票不僅不穩定,還有可能基於「好事不出門、承諾但沒有推到位的事」傳千里的政治性傳播習慣而感覺失落就大舉跑票。在這裡,最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到蔡英文在之前 5/24 同志婚姻合法化前後所受到的壓力和差別待遇,和通過後油然而生的道歉浪潮代表着這羣選民們更彈性卻也更不耐等待。

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2013 出版的《解析臺灣民衆的反政黨情緒》一文,對政黨沒有絕對忠誠的族羣特徵爲年紀落在傳統選舉研究上定義爲年輕的 20–39 歲、教育程度高且居住城市者,多是筆者同溫層哀嚎的各位朋友們。今日在凱道滂沱大雨中而奮勇嘶吼的羣衆,則多是投票率高,低反政黨情緒、對政黨有忠誠認同的中老年層(該篇論文定義中年爲 40–59 歲,而老年爲 60 以上的族羣)。

▲韓國瑜支持者多數爲中老年層。(圖/記者林敬旻攝)

在這裡,老實說我倒是挺讚許這股引起年輕一輩恐慌的聲勢,畢竟 20–39 歲且相對高教育程度者,在世界各國都有悠久不愛投票的現象(2016 大選例外,這應該是少數年輕人被氣到揪團投票的例子,但去年直轄市長的部分年輕人有明顯傾向的候選人還是很辛苦的)。希望這盛景可以至少讓不愛投票的我輩嚇醒,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瞭解並重視不同候選人的特色,理解非你同溫的選民文化,在有知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更好、更有效的方式做兩方的交流溝通,知己知彼並截長補短。最後,也記得自己的公民權利要自己行使,以及那些不屑管政治的人終將被他人用政治管束。

長長的序言到這,先以放上去年美國因應 18–34 歲年輕人投票低落所祭出的反諷廣告作一段落,願這些表演和預言都在來得及的時候被注意到。

時事洞見

這次在凱達格蘭大道所舉辦「庶民總統、團結臺灣」造勢大會,有大量的韓國瑜粉絲自臺南臺中包車涌入,不惜大雨也要本人出席支援這場空前的盛事,更有熱情民衆叫了 2020 顆象徵吐氣與接地氣的包子分送給支持者,拉擡認同感。此一時刻,面對一望無際的人海和颯颯鼓動的旗子,韓國瑜也終於大方地在臺上一改之前承讓的態度,主動喊出「我準備承擔任何重要職務,爲了中華民國不惜粉身碎骨」的宣言,正式地鳴響了 2020 對選戰有高度決定性的關鍵一槍。

早在下午到場造勢前,韓國瑜在近期就以然表態要恢復軍公教過去的優惠,企圖攬回藍營鐵票們,昨晚又發了相關媒體並大動作北上控告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在私生女和外遇一案上對其誹謗,在拉住話題勢頭的同時,也對其粉絲表達自己剛正不阿、做人無虧心事的態度。他的官方 LINE 羣組臉書也都發出「熱情不破、真心不改、歡樂依舊、風雨無阻」動員令來預熱該場活動,收穫不少民衆的分享串連和留言鼓勵。

當日下午,從報導和直播中也可見相關利益團體、同樣政黨立委、地方大佬都已紛紛表態支持或傳言將直接現身支持,剛好幾組到場人馬分別囊括了政治援助、商業力量和人民聲音。其中當然也不乏大家熟知的幾人,包含代表政黨支援的臺北市議員王鴻薇戴錫欽王欣儀新北市議員唐慧琳有蒞臨協助炒熱氣氛開場;完全有能力成爲攪亂自由市場那隻手的商業界、也有掌握全國農漁會系統的雲林張家班、花蓮縣前縣長傅崐萁和國會政黨聯盟主席妙天助陣;號稱韓粉「四大天王」的民衆如前高雄市鳥松里長陳清茂電臺節目主持人強強滾、魚販文山伯、杏仁茶販杏仁哥也都已明言力挺或透過行動站臺本次造勢,着實爲這波活動帶來不小的聲勢浪潮。

這一次的活動,不得不說對韓國瑜的粉絲羣衆是劑頗有效的強心針,因爲他的陣營在這個剛好掌握了羣衆彙集特性時,得以做到了近代政治選舉中罕爲被人所重視但非常強效的感情連結。

▲韓國瑜在6月1日的凱道造勢大會上與民衆互動。(圖/記者季相儒攝)

情緒和羣體概念在重大歷史事件中從未缺席過,但近代民主政治卻常常強調人「理性」的面向,忽略我們如嬰孩般需要「情緒滿足」的一面,進而讓情緒在政治人物的口語說服和策略經營不容易成爲主流。其實,透過紀錄 1969 年,美國加州葛登中學類納粹實驗的經典小說與其同名改編電影《浪潮》史實應早早就教會我們,對於羣體和情緒感知要抱以絕對的敬畏和尊重,該書講述了一名歷史老師爲了探究「法西斯主義/獨裁統治如何在現實中成爲可能」而相羣體盲從的一些要件搬上他的課堂,讓學生與他實際體驗一次獨裁政權的行形成,終使學生們彷彿被蠱惑,事件完全失控。

有興趣可以再看完本文後借該著作讀讀看,或許其中有不少可以比對和體會的地方,筆者自己在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尚小,國小國中之齡就已經被受震撼,奠定了後來對於情緒感召能力的敏銳度,和對制式規模製度是如何引導個體並深入到能簡化思考的技術感到佩服。

接下來會切成三塊論述,分別是羣衆的集體不理性怎麼構成又是由何而來、韓國瑜演說上的特長符合了什麼讓大衆接受使命感召的條件,以及他又是透過哪些規章養出轉換率這麼高的粉絲認同。(未完待續)

熱門文章》►徵召韓國瑜國民黨有三大危機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Medium。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