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季辛吉訪北京釋義——中美關係難以回到從前(周忠菲)
習近平會見季辛吉願探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大陸央視)
近日,美國著名外交家、尼克森政府、福特政府時期擔任國務卿的季辛吉博士,以百歲高齡訪問中國。季辛吉與中方第一位高層互動對象,是被列入美國製裁名單的中國國防部部長李尚福。季辛吉以非軍人身分,與中國解放軍將領赫然會面,可見此行非同一般,傳遞出中美有可能局部恢復軍事互動的信號。另一「壓卷」重筆,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5號樓會見季辛吉(這是52年前,周恩來總理會見季辛吉的地方)。習近平對季辛吉的百歲之壽,對其半個世紀以來對中國的數百次訪問,以及在促進中美關係方面的貢獻,表達了謝意。
有評論認爲,季辛吉是在兩國決策圈子裡「說得上話」的人物,此行目的顯然是「傳話」。也有得出中美關係可能進入新時代、展現新視窗的判斷。中間論調認爲,季辛吉此行不是推動中美「重新建交」,而是推動中美「重建互信」。在中美關係的「解凍」方式上,一種看法認爲有可能保持「繼續談」的局面;另一種觀點認爲,中美「接觸、中斷、再接觸」的冷方式,可能出現調整。更加極端的言論如,美國戰略追求「穩中抗俄」,「對中妥協」是「拖延戰術」等。更有「媒體八卦」,宣稱季辛吉訪中「身懷秘笈」,是配合美國政治制度需要的「雙簧戲碼」,不可避免地披上了某種「量身定製」的色彩。
美國把中國當敵手對待
本文基本判斷是,中美關係已經難以回到從前。美國把中國列爲主要競爭對手,即敵手對待,也是不爭的事實。此外,中國對和平與穩定外在環境的追求,也是堅定不移的。當然,這不妨礙我們將季辛吉訪問北京,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進行觀察。
理論上,季辛吉是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大師。此外,他又是美蘇緩和、美中俄三角、世界與地區秩序,特別是亞太地區秩序的設計者、操盤者、參與者。今天,國際局勢劇變,但美國的全球與地區戰略,仍然受到均勢理論的影響,如「中美經貿不能脫鉤」的主張,就是均勢理論在經濟領域的折射。對季辛吉國際影響力的存在,中國有自己的見地。
實踐層面,拜登政府已將中國列爲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拜登對華戰略在走向極端化方面,比川普走得更遠。拜登任內,將中美衝突不斷推到臨界點,是其主要手法。只是目前還未到達負面底線的極限而已。季辛吉本人也多次提及,中美未來的競爭將集中在高科技領域,甚至將當前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及其危險性,定於臨近戰爭。
順着這個思路,本文認爲,中美矛盾看似錯綜複雜,但實際上,中美關係真正的核心,在於雙方是否能夠對軍事衝突進行管控。中美之間的其它「爆點」,如意識形態、民主價值觀、中東問題、俄烏衝突,美日澳印四邊安全機制、中美貿易、高科技競爭、臺灣問題等,最終都將落在中美是否發生軍事衝突這個結上。因此,防止中美髮生軍事衝突,應是季辛吉此次訪中的重點。
基於此,結論認爲:季辛吉來北京工作主線是辯證的,訪中效果也是雙向的。目前表現爲,一方面向世界顯示「中美難以脫鉤」,另一方面,顯示「中美關係難以回到從前」。至於美國設想的,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究竟如何,還有待觀察。
圍繞此結論,提幾個觀察點:
其一,出場方式有講究。
季辛吉是目標人物,此次訪中是非官方身分,還是半官方身分?這是一個看點。
2020年11月25日,川普政府撤掉了包括季辛吉在內的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當時美國對這件事的處理非常低調,以至於未引起輿論的關注。但後來的軌跡顯示,此舉具有中美關係徹底反轉的象徵意義。美國對華政策轉向從此出現加速,這種惡化一直持續到拜登政府。氣球事件後,中美關係進入一個更加困難的僵局。
今年6月,美國衆院通過了成立中美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的決議,併成立一箇中美關係小組。成員除季辛吉外,包括有代表性的,華盛頓彼得森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拉迪,其他商業人士等。拉迪對中美合作,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長期看好,長期與中國學術界交往。
然而季辛吉此次訪華,並沒有藉助這一最近決定成立的,專門針對當前中美關係的部門作爲「合適的平臺」。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季辛吉的中國之行得到行政部門的支援,但常識又告訴人們,如此重磅行動,無疑與美國對華決策層緊密相關。
從中國官方報導對季辛吉的稱謂是「前國務卿」。這一細緻用語,顯示季辛吉的出場方式,既「餘音繞樑」,又恰到好處。
其二,獨具匠心的定格。季辛吉是國際戰略大師,他對全球秩序、區域安全、大國關係、美國霸權,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中方對其定位,聚焦於季辛吉見證歷史,以及參與歷史事實。
當前美國的局勢在於,拜登政府正處在美國大選的政治壓力與利益集團的漩渦之中。共和黨以及國會參院集中火力,指責政府未能重視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反華勢力,包括軍方,要求政府進一步採取強硬措施,遏制中國增強力量。但科技界「逆流而動」,出現「高舉義旗」的現象,多家大公司反對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無腦地抹黑中國」,反對「對中國高科技進行一場沒有結果的絞殺」。這些矛盾的交織,促成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尋求新的平衡工具的需要。
季辛吉的來訪,本身就是對中美關係發出信號,具體談什麼,則屬次要。如季辛吉本人首先使用了「中國老朋友」的稱謂,習近平主席會見季辛吉時,重音也落在百歲、壽宴、感謝他對中美兩國人民的貢獻方面。將季辛吉訪華,定格在中美交往歷史的見證人,歷史事實的參與者,即歷史與個人的關係上。
季辛吉與中方會見「尺度很大」
其三,除了「重情講義」,這次季辛吉與中方的會見「尺度很大」。世界對此高度關注。
一段時期以來,美國從多角度、全方位、高層次發出的,「對中國打打殺殺」的呼聲,實質是在不同層次,對甚囂塵上的、中美可能出現軍事衝突的論調,進行配合,發出威懾,讓事與願違。
此次季辛吉來北京之前,美國國務院、國會兩黨、軍方、包括美國許多知名智庫和相關機構,依然釋放了這樣的信號。如美國財政部、商務部這類明顯表示「不與中國脫鉤」的部門,對中國的談判策略,也是能夠強硬多少,就強硬多少。即使不歡而散,也不改變與中國對抗的格局。
因此,從中國角度看,季辛吉來訪所顯示的,前面提及的雙向性含義,其複雜性,遠超出所謂「美國認爲中國的發展壯大會損害自身利益」,「中國認爲美國千方百計是圖謀遏制中國的發展」這樣的簡單定義。更不是所謂「中國強調自身對所謂世界霸權、對趕超美國沒有興趣」,「中美雙方停留在相互不否認對方的判斷,中美關係就可冰釋前嫌」能夠解釋的。
其它如拜登政府意在「防止中俄聯盟」,美國對中國推行「緩兵之計」,「中國實現對美反超」,美國將接受「世界已經改變的現實」等一系列「捷足先登」的誇張性說法,均難以說明拜登政府與最近美國衆議院成立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以及季辛吉這次訪華之間的關係。
借用法國國際戰略關係研究所所長巴斯卡爾.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近日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的一段話作爲收尾。博尼法斯含蓄地說,對世界而言,中美關係是未來10-15年的最大挑戰。中美兩國在經濟方面,不可能真正脫鉤,因此,需要尋找到一條合作的道路。
中美關係向何處去?還須拭目以待。
(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