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肉食者的抉擇

撰文羅伯特昆濟格 Robert Kunzig攝影布萊恩.芬克 Brian Finke長夜將盡,在德州北部「潘漢德狹長地帶高平原上,藍格勒飼育場中2萬公噸的肉開始騷動。經營這座牛肉之城的人類已經起來好幾個小時了。飼料廠煙囪冒出滾滾蒸氣卡車轆轆地開進餵食通道,把經過蒸氣處理並碾平玉米片流水般倒入14公里長的混凝土飼槽。在一間又一間擁擠的畜欄裡,巨大的牛頭欄杆裡探出來,埋到飼槽中。這裡一共有4萬3000只牛,對其中大多數來說,這天和任何日子一樣,牠們將長出最多可達1公斤、油花均勻的牛肉。然而,在飼育場的北端,有數百頭牛正邁入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到了下午,牠們將一分爲二地掛在鐵鉤上。肉是謀殺。吃肉,特別是牛肉,危害的程度就等於香菸再加上悍馬車。爲了動物、爲了我們的健康、也爲了這個星球的健康,我們必須少吃一些肉。肉是美味的。肉是營養的。全球對肉的需求量增高是有道理的,我們一定要想辦法生產更多肉。簡單說,肉,特別是牛肉,已經成爲激烈論戰焦點

大規模牛肉生產業批評者說,這個產業導致氣候暖化、浪費原本可餵養更多人的土地,並且造成珍貴水資源污染和浪費。不只如此,數百萬只牛因此在禁錮中度過悲慘的一生,提早結束生命。而大多數人對於吃下去的牛肉到底怎麼來的卻都不甚瞭解。爲了深入瞭解肉的世界,我在去年1月來到德州土利亞的藍格勒飼育場,在那裡度過一週。某個星期二早上6點45分左右,我和仙人掌飼育公司的營運長保羅.德弗爾站在一起。仙人掌除了經營藍格勒,還擁有其他八間分佈於潘漢德地區和堪薩斯州的飼育場,每年提供100萬頭肉牛。我和德弗爾一起看着幾十頭牛上了貨車氣溫攝氏零下7到11度之間,17只牛身上冒着熱氣,被牛仔們或騎馬或徒步地趕着通過護欄通道。17只牛剛好可以裝滿一輛18輪雙層貨車的一層貨板。牠們不可能知道自己要前往何方,但是,帶頭的那一隻牯牛仍然在坡道上方停住,拒絕上車。經過一位牛仔嫺熟地幾下調度後,塞車牛羣幾秒鐘內就恢復移動了。將近10公噸的活體貨物涌上貨車上層,另外10公噸擠滿了下層。貨車引擎發動,塵土車子兩側的縫隙間抖落。司機關上卷門,爬進駕駛座,駛過飼育場出發上路。我和德弗爾坐在他的小卡車裡尾隨在後。在這些牛最後住過的畜欄裡,壓路機已經忙着清除地上累積五個月的糞便。我們開到飼育場的大門時,駛往27號州際公路阿馬立羅郊外泰森肉品加工廠的貨車已經快要看不到了。我們緊追在後,背後的天空此際才漸漸透出粉紅色曙光。德弗爾說:「剛纔那些上了貨車的牛,一隻就可以做成1800份正餐。很驚人。我們前面這輛貨車上載了6萬份正餐。」【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11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