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中國經濟“飛得更高”

(原標題:【光明時評】中國經濟“飛得更高”)

【光明時評】

作者:陳 城

日前,中國民航局發佈《2023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從運輸航空、通用航空、運輸效率與經濟效益、航空安全與服務質量、教育與科技創新等12個方面展現了2023年中國民航發展情況。《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民航行業運輸生產安全有序穩健恢復,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各項生產運行數據較上年呈快速增長態勢。

民航運輸事關國民經濟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貌類型多樣,這一特點決定了民航運輸是鏈接我國各地往來、暢通人員和生產資料流動的重要一環。《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週轉量1188.34億噸公里、旅客週轉量10308.98億人公里、貨郵週轉量283.62億噸公里,比上年分別增長98.3%、163.4%、11.6%。作爲國民經濟覈算的基礎性指標,這3個指標能夠較爲全面地反映出運量與運輸距離之間的關係,便於計算和分析運輸成本和勞動生產率,並可以從中研判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和速度、生產力佈局變化、地區經濟結構發展變化、地區間經濟聯繫技術交流乃至運輸網絡延展覆蓋率等多種指標。簡要概述,民航業週轉量數據呈現大幅增長趨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的重要體現。

2023年,我國共有定期航班航線5206條,定期航班國內通航城市(或地區)255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我國航空公司國際定期航班通航57個國家的127個城市。在世界各大飛機制造商的未來展望預測中,我國始終是全球最大民航市場之一。這樣的預測是基於我國民航運輸市場體量做出的,上述數據就是重要體現。全球最大民航市場有着多重含義。成爲全球最大民航市場,需要有足夠多的定期航班航線,需要有相應數量的機場設施支持,需要有足夠數量規模的飛機投運,需要有龐大的客運消費羣體和航空物流需求。機場建設拉動基建投資,飛機購買租賃提升工業製造業水平和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整體看,正是依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口規模,我國得以成爲全球最大民航市場之一,並因此促進生產資料高速流動,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民航業發展,最核心的依舊是服務旅客。我國高鐵運營里程與日俱增,高鐵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形成了對民航市場的有效競爭。“無紙化”便捷出行、安檢效率、服務投訴響應率等,都是影響旅客選擇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高鐵達速運營使城市間通行時間縮短,對民航市場的衝擊越發明顯。民航業要長遠發展,就必須關注提升航班準點率、提升旅客乘機便利度、提升服務質量等多個方面。此外,在製造業升級大背景下,進一步提升航空物流能力,也能不斷擴大民航市場,助推我國相關優勢產業出海,織密全球貿易網絡。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12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