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中國大陸會重演「日本失落」?

解封后中國的經濟成長雖然不差,但出口惡化,房地產泡沫也日趨嚴重。圖/中新社

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中國大陸於2020到2022年間進行封城,直到2023年年初意外解封,解封后中國的經濟成長雖然不差,但出口惡化,房地產泡沫也日趨嚴重。

若干房產企業例如恆大、碧桂園等集團紛紛出現爆雷、債券利息繳不出的困境。三、四線城市爛尾樓頻傳、房地產成交量少、有行無市,一、二線城市雖然受到中央政策的監控,但仍賣壓涌現。同時,房地產泡沫波及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批地收入驟降,破產或債務攀升,也使地方建設、政府基本開銷窘困。

在出口方面,面臨全球經濟表現不佳的壓力,過去中國以出口、房地產、基礎建設驅動的成長模式無以爲繼。出口下滑、青年失業率暴增、外人投資大減、房產泡沫陰影揮之不去。凡此種種,皆與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後期的情況相似,到底中國大陸會不會和日本經濟一樣,陷入失落的30年呢?值得我們審慎觀察。

■是否像日本陷入長期通縮

仍有待觀察

日本在1990年代的泡沫經濟後期,出於物價持續下滑的通縮現象,目前中國大陸也有物價下跌的現象,不過,處於初步階段,是否確定陷入通縮仍須更長時間觀察。其次,日本在泡沫經濟時期,房地產佔GDP達20%,中國以房地產驅動、不計代價的成長模式,房地產價值甚至達GDP的25%。再者,由於利率低,兩國都有貨幣政策失靈,落入凱因斯流動陷阱的困境。

雖然中日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少本質上的差異。第一,人口老化問題,日本在1990年代,尚未面臨人口老化問題,但中國人口結構現已開始老化、逐漸喪失人口紅利,或可借鏡日本經驗,調整政策的時程及方案大小。第二,日本社會同質性高,在同儕壓力下,比較容易共體時艱、承擔經濟的下滑。中國大陸能否形成社會共識對抗經濟的下滑,也值得觀察。

■大陸當局決策速度快,

救市工具多

第三,日本經濟下滑,政府不斷提出振興經濟方案,但即使搶救也救不起來的殭屍企業衆多,致民衆對政府失去信心,投資、消費也失去信心。第四,日本爲民主體制,決策比較慢,反之,中國屬於中央集權的體制,決策工具比較多。只要政府明智、當機立斷效果會比較好。此外,中國大陸政策工具比較多,例如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中央發行公債或利用外匯存底抵押拯救房地企業,再收歸國有等政策。不過,中央集權有效率高、決策快的優點,但也可能因爲決策錯誤,反而跌入更深的深淵,也值得正視。

至於文獻對中國大陸是否陷入「日本失落30年」困境的看法?目前學者專家各有立場,西方的專家比較傾向於唱衰中國,例如,有人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的看法,他分析說,中國不只會陷入日本的困境,而且會更慘。不過,我們認爲西方學者專家並不十分了解共產制度的運作,單憑西方、資本主義觀點判斷可能失之偏頗。

■西方唱衰論不可盡信,

結構轉型要行穩致遠

只要中國政府有企圖心、有執行效率、有決心、不要走錯路,而且有日本經驗的借鏡,可以縮短失落年限。當然不能拖太久、要果斷,否則會產生外部性、骨牌效應,當然也要避免官商勾結將資源投入殭屍企業。同時,多多納入專家學者的意見、凝聚共識,否則,一言堂的結果,很可能在資源的全力投入下,走錯了方向,反而造成資源的錯誤配置,對經濟帶來更不利的影響。

兩個重中之重中的課題,包括房地產泡沫的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處理,再輔以宏觀調控的財政、貨幣政策,才能恢復企業、民衆投資與消費信心。

不過,欲克服中所得國家陷阱,中國大陸仍面臨相當的制約。它雖然可以從產業升級、擴大內需兩個層面進行。但這二大路線中,它又面臨以下難題:其一,技術升級轉型。目前中國技術密集產業產值佔中國GDP的比重只有10%左右,在升息轉型過程中又面臨美中科技戰的卡脖子、技術管制;其二,擴大內需。但當前鼓勵民間消費、擴大內需又面臨房地產泡沫、財富效果縮水,使擴大內需的效果打了不少折扣。

因此,中國大陸雖然可以避免陷入日本失落30年的困境,但結構轉型的困難,勢將使中國未來十年面臨中低度成長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