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藍海上的風險 談壽險公司的經營與挑戰

張士傑■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個人曾爲『藍海上的風險』中文譯着寫序(作者爲羅蘭德.艾爾本(Roland Erben)與法蘭克.羅邁可(Frank Romeike),專長於風險管理知名作家),引用名言「假如一切看起來都在掌控中,那意味着你走得還不夠快」,顯示不論是個人或企業,面對經濟環境劇變、市場競爭及組織擴張與改造,人際互動發展過程中都不可能平靜無波。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造成原物料價格上揚,通貨膨脹加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以持續升息抑制通膨。受美國公債殖利率升息影響,股票價格下跌,債券殖利率走高,整體壽險業資產配置於股票和債券部位未實現損失劇增,淨值因此大幅下降,壽險業淨值截至5月底爲新臺幣1兆6,472億元,相較2021年底淨值2兆7,221億元,降幅約40%。

壽險業財務報表之負債主要爲保險準備金,資產項目以金融資產爲主,依IFRS 9公報分類爲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FVTPL)衡量之金融資產、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FVTOCI)衡量之金融資產,及按攤銷後成本(AC)衡量之金融資產。IFRS 9覆蓋法下,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可列入其他綜合損益,不影響當期損益,但造成淨值波動,而2026年覆蓋法不再適用後,將造成公司損益和淨值均劇烈波動。

淨值變化涉及法定資本適足與否,現行資本監理規範根據保險業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資本適足率應達200%。此外,主管機關於2020年4月增訂淨值比率爲監理預警指標,設定每半年爲一期,近兩期中至少一期淨值比率需達3%。對於資本等級未達監管標準之保險公司,主管機關依據保險法第143-6條採行監理干預措施。

即將實施ICS對壽險業資本監理之效益爲何?

現行RBC監理制度,資產負債評價非以公允價值衡量,股票價值採半年收盤均價,債券採攤銷後成本,而保險負債依帳面利率衡量,同時保險業每半年揭露RBC資本適足資訊已爲落後指標。爲合理反映保險公司經營風險,ICS制度除資產、保險、利率和作業風險,並涵蓋巨災與信用利差風險,資產負債採公允價值衡量,資本計提改採VaR 99.5%與壓力情境法,面對資本要求提升下,在地化調整有助產業發展。

實施ICS對壽險業資本市場投資策略之影響爲何?

現行ICS將臺灣股票市場分類至新興市場,風險係數提高較多,壽險業可能因此降低投資國內股票,而增加已開發市場股票投資。同時,受限國內債券市場規模與收益,壽險業將持續提高國外投資比例,因由政府發行之公債不需提存信用風險資本,預計將增持國外政府公債。

升息趨勢對於鄰近國家壽險業的影響爲何?

升息普遍會造成壽險業金融資產帳面評價損失,導致資本適足下降,媒體報導2022年6月韓國金融監理機關正討論短期暫行因應措施,適用IFRS 17前將利率下跌所需增提準備金視爲RBC認許資本,將負債充足性測試(LAT)所增提準備金納入RBC資本,即債券未實現損失限額內之40%增提準備金可計入資本。

如何持續引導資金投入境內公共建設投資?

引導壽險業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參與臺灣實體經濟發展已是社會輿論共識,但現有法規雖允許保險業資金參與公共建設投資,但該類型投資通常無所有權、前期投入金額高、投資還本期長,導致回報率難確定。主管機關可考慮放寬保險業參與投資後管理規範與提供誘因機制,對於開始營運前有虧損但已取得主管機關覈准之案件,可視實際狀況必要時彈性要求提報投資改善計劃即可。

面對升息與通膨的雙重效應,壽險業呈現短空長多的市場預期,而如何穩健因應現實的短空及迎接長多的前景,企業負責人建立開放及團隊合作爲基礎的領導風格,相信可以坦然面對航行於藍海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