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花若盛開蝶自來 論大陸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包括人才培育、深海空天開發等都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圖/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在當時,此一新名詞出現之後,多數人都無法瞭解其真實意涵。而於「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及「前瞻謀劃未來產業」;而後,於「新質生產力」的文件中,並未如中共於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般,詳列出其所要發展的重點產業及相關發展目標(如晶片自給率在2025年須達70%),反而更側重在如何塑造一個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且須有精準的視野及軟硬體的相互配合,從而能讓產業發展更爲創新、多元、精實與強大。
若說「中國製造2025」處處有揠苗助長的政策斧鑿之跡,那麼「新質生產力」說則頗有「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榮盛之勢。此外,不論從產業經濟學或產業發展政策而言,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值得學界及政策界多加了解。
■強調人力及人才 在國家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若以我們比較熟悉的詞語來扼要說明該說之精義,那麼「新質生產力」說一開始就強調人力及人才在國家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該說具體地點明,(國家)需要戰略人才、頂尖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以大國工匠爲代表的技術工人。如此精準的陳述,不論是就產業經濟學或是產業發展政策而言,都着實罕見。爲此,在相關的教育及人才培育政策才能周全地一一強化與補實。
此外,也特別強調上述勞動者須與諸如工業互聯網、工業軟體間的密切互動,且鼓勵跨界結合,如此一來,產業最重視的創新纔不致如空中樓閣般遙不可及。再者,產業的創新也須以科學技術及良好的管理相搭配,才能形成最大的全要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而此動力能同時帶動產品需求上的創新(product innovation),當然也可以帶動產品在製程上的創新(process innovation),故能提高供給,而如何在創新快速進行的過程中,維持兩者間的動態平衡,才能形成高質量的生產力。
要做大做強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國際競爭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此外,也要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此外,爲發揮更大的產業關聯效果,鼓勵龍頭骨幹企業發揮好產業鏈融通帶動作用,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促進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 深度融合,推進產業轉型
促進數字(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縱深推進產業數字(數位)化轉型,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融合應用,大力推廣應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工具,加快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此外,也要積極發揮數據此一生產要素的「融合劑」作用,推動現有業態和數字業態跨界融合,方能發展出新的產業,也才能進一步落實產業創新。
最後,該說也點出諸如: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等都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由上述扼要的分析可知,中共的「新質生產力」說,雖不免俗地提及未來產業可能努力的方向,惟其目標當不限於此。中共強調現今數位化時代下軟硬體融合的築底工程,而若此項工作能順利完成,將有望打通其爲全世界產業鏈最齊全國家的上下游整合、軟硬體融合的任督二脈,從而確保其產業能領先各國早日完成工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