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從2016年ACSB年會 談提升臺灣中小企業國際能量的策略

國際中小企業聯合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ICSB)於1955年成立,我國1999年以中華民國國號ROC加入ICSB,且以ICSB-ROC名稱正式成爲國際中小企業聯合會的分會之一,是臺灣少數以完整國號及國旗參與的國際組織。

ACSB於2013年6月成立,我國爲ACSB會員國之一,與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共同簽署協議,透過學術研究與合作等方式,探究亞洲創業與中小企業相關問題,協助中小企業獲取經營、政策與創新經營新知,增進亞洲各國中小企業發展及經濟提升之影響力。2016年第四屆ACSB亞洲年會,我國代表團由臺灣分會賴杉桂理事長領軍,並在大會主講「從亞洲到世界之人道創業精神」專題,我本人也以臺灣分會智庫召集人在Dean council meeting與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日本、緬甸等7個國家就中小企業經營創新進行深入交流,不僅讓與會代表更清楚臺灣中小企業及創業精神,也着實完成我國參與ACSB最重要的任務。

事實上,國內企業有必要積極參與國際經貿活動,除了藉以獲取最新資訊、商情,也進而開展了企業經營的國際視野與全球化佈局規劃。除了瞭解與因應全球化的衝擊之外,也可協助臺灣廠商對外拓展常受限於國家外交空間有限的尷尬處境。這幾十年來,我國的經貿實力突破外交困境獲得提升也因經貿力量的加強,進而得以在國際社會的天平上找到可以維持生存的平衡點,驗證經貿的實力是臺灣推動外交工作的利器之一。而經貿關係必須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礎上,經由貿易、投資、技術合作、經濟援助等種種方式建立資源、勞務、資金及技術之交流管道,藉由經貿交流再增進彼此認識,進而建立國際友誼。

以政府的新南向政策爲例,如何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間密切的貿易、投資、發展農、漁業、技術合作關係等,或以「經濟發展顧問團」,組織企業界人士在內的專家赴東南亞國家評估與診斷其經濟發展的狀況,如我國在APEC的重要倡議「IT Schools」,即是透過國內的電腦廠商捐贈新電腦給開發中國家,並提供師資與軟硬體教材,協助他們培育下一代的資訊科技人才,提供我國經濟發展經驗、協助培訓當地專業人才等等。這種發揮臺灣優勢產業利基與企業競爭力進行經貿外交網絡連結,不僅可贏得友邦堅定的友誼,也可協助我國廠商有機會在亞洲地區開拓新市場,強化多邊的外交關係。

依外交部官網統計,目前臺灣以正式會員或觀察員身分加入國際組織共有37個,新政府在中國堅持九二共識框架下方能有國際空間的前提下,臺灣未來勢必在參與國際組織所面臨的打壓與阻撓將更形嚴峻,因此政府更有必要強化善用企業界在國際經貿機制、組織與管道,發揮企業經營國際化加分效果。我們樂見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正式運作。

惟如何讓談判辦公室不要只是將一羣負責經貿組織事務的人聚集在同一棟大樓工作或只是爲了爭取加入新的經貿組織而已,更重要是計劃性有效注入人力與資源,不受限政府部門思維,在進行國際經貿談判時充份廣納、善用企業界能量,必要時候讓企業扮演國家經貿外交動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談判之周邊平臺,或其他政府協助之管道,達成提升國家整體經貿能力公私部門的一致目標,讓臺灣在目前已經加入的國際經貿組織發揮對國內企業最大幫助的實質效益。以ICSB以及ACSB爲例,政府應思考如何善用這些平臺協助國內130萬家中小企業在東南亞市場提升影響力與競爭力,尤其是2018年我國將主辦ICSB大會,政府更應以投入資源與業界合作,讓2018年ICSB大會大大展現臺灣中小企業能量與競爭力,經貿談判辦公室應予重視且列爲成立後第一個能讓臺灣亮點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