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手機購新補貼活動或將產生千億元換機市場規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陳維城)1月16日,商務部召開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組織實施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徐文立表示,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等消費電子產品產業規模大、覆蓋用戶多,既是拉動內需的強引擎,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需品。

徐文立提到,把這些產品納入"兩新"政策支持品類,一是順應了老百姓的期待。以手機爲例,2024年1至11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爲2.8億部,同比增長7.2%;其中5G手機2.41億部,同比增長12%,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6.2%。平板、智能手錶(手環)也成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學習、運動的必備產品。

二是對經濟帶動效應顯著。截至2023年底,我國手機用戶數量達到了17.27億。若其中10%的用戶參與手機購新補貼活動,將產生千億元的換機市場規模。同時,一臺手機包含上千個元器件和零部件,手機因購新補貼帶來的銷量增長,也爲上游供應鏈創造新的增量,將帶動相關領域業務增長。此外,手機還是拓寬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的重要載體。當前,我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12億,網購、短視頻、遊戲等應用可大幅拉動互聯網消費業務的增長。

三是對我國產業升級牽引力強。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是軟硬件新技術、新應用的集大成者,實施購新補貼有助於我國消費電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瞄準用戶體驗持續優化產品,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同時,憑藉着極強的技術外溢特性,這些產品的上游元器件在汽車、家電等領域創新應用也不斷加深,對推動我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作用顯著。

四是我國具備消費電子產品購新的堅實產業基礎。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的製造中心,全球主流品牌和代工企業均在我國設有大型製造基地,我國製造產能可以滿足"換機潮"需求。2024年1至11月,我國手機產量爲15.04億臺,是規模最大的單一電子產品;我國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393款,龍頭企業產品譜系豐富,可滿足用戶換機的個性化需求。

編輯 閻俠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