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油價震盪再掀市場監管法規論戰

工商社論

今年以來,原油市場劇烈震盪,西德州(WTI)原油期貨合約價更出現史上首見的負油價國際油價偏離基本面巨幅波動,已引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關注及針對市場交易規則的檢討,臺灣日前亦因負油價引起不少金融消費爭議。因此,主管機關、金融業者及產品交易者實應關注CFTC對商品期貨交易制度的修正,以做爲參考。

前次CFTC因國際油價波動而大幅修訂規則是在2008年,該年年初受地緣政治衝突頻傳影響,國際油市對衝基金資金投機活動推動下,油價一度飆升至歷史高點的145美元/桶。但隨後又因經濟基本面疲軟導致投機泡沫破滅,使油價在抵達高點後的半個月時間內,大跌30美元。

當時,美國國會爲了迴應人們對華爾街的檢討聲浪,遂在2010年通過《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法案。其中,即有加大對大型金融機構的投機性交易限制。CFTC亦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訂定一系列對投機性部位的持倉限額(position limits)標準,以防止過度的投機行爲發生。

今年5月中,距WTI原油期貨創下負值不到一個月,CFTC會議雖對持倉限制進行討論,但其並非要強化大宗商品的持倉限制力道,反而還打算大幅放寬「持倉限額」,並將持倉限額的時間縮減至該月期貨到期的前3日。此提案一出旋即招來各界質疑,只因本次的負油價與市場亂象脫不了關係,特別是全球規模最大原油ETF──United States Oil Fund LP(USO)因諸多原油抄底交易而涌入大量資金,致其規模佔5月份交割的WTI合約竟接近25%,隨後因轉倉而大量拋售,被市場專家認爲是國際油價出現負值的推手之一。

在負油價陰影仍在、油市亂象層出不窮的情況下,CFTC專家們爲何出人意表地要鬆綁「持倉限額」?

其實,CFTC觀察到的異常現象並不在負油價。畢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與不少專家早就提示市場出現負油價的可能風險,是以CFTC專家本次修法並不是要針對5月份到期合約出現負油價一事,而是要杜絕於4月中時,6月份纔到期的WTI原油期貨合約,在意外崩跌後又巨幅反彈的異常價格行爲。

4月21日,6月份WTI合約從每桶20.43美元跌至11.57美元,盤中和7月份合約價差一度超過10美元/桶。但到4月底,該合約價卻大幅反彈至20美元/桶以上,並在5月衝上30美元/桶大關。相較於4月21日的5月份到期合約出現負油價,主要是交割日前的逼倉行爲所致,6月和7月期貨出現極大價差則更顯異常。

進一步探究可知,4月21日6月份WTI期貨價格之所以大跌,主要是不斷下探的國際油價引來了衆多抄底投資人,導致USO握有市場近四分之一的6月交割WTI原油合約,相當於1.47億桶,使其觸及「持倉限額」。CME乃要求USO在6月合約中的部位不得超過1萬口,使USO不得不提前將6月合約轉倉至7月、8月和9月合約以分散持股,導致6月合約價格大跌。

因此,CFTC擔心以當前USO的規模,若再不鬆綁限制,未來WTI期貨恐因USO觸及「持倉限額」而屢屢發生技術性下跌,既增添市場動亂,也恐造成市場套利的機會。不過,對鬆綁議案持反對意見者則相當憂心,投下反對票的CFTC委員伯克維茨(Dan Berkovitz)即表示:「只要石油市場變得動盪,無論是像2008年那樣大漲,或是如今年般的大跌,都會看到投機性交易加劇漲跌趨勢,甚至對現貨市場及實體經濟造成影響。」

由此可見,當前CFTC面臨的難題是如不鬆綁限制,則在當前市場投資人仍對油價抄底興致勃勃的情況下,未來油價將再因USO的技術性轉倉出現急跌急漲現象,持續造成市場價格扭曲,且這個扭曲竟可回溯至交易法規疏漏所致,這對維護市場健康交易的監管機制來說,情何以堪

再加上過去持倉限額的執行並不易出現觸及上限的情況,主要是當初法規所預設的監管對象爲大型對衝基金。這些在金融市場以套利爲目的的主動式基金,不會持有超過法規限定數量的部位以免受罰,連帶地對過度投機風氣有所抑制。但如今隨着大宗商品金融化(financialisation)的發展,被動式ETF讓大宗商品的投資門檻大幅下降,使大量散戶投資者也能輕易涉足石油衍生性商品。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即認爲,本波WTI價格暴跌,正與散戶投資者投入衍生性產品有關。若檢視USO過去的部位變化也可驗證這個說法,隨着ETF市場商品接受度的不斷提高,USO總資產價值於2006年僅有2億美元左右,至今年4月已突破40億美元,這還是建立在當前的低油價所計算的資產價值。

易言之,在當前市場參與者結構已然出現巨大轉變下,CFTC對持倉限額的鬆綁僅能治標而無法治本。若要根本改變原油期貨市場的投機風氣,主管當局得做更全面的制度性變革才行。